杨应龙 贵州土司文化——贵州末代土司杨应龙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杨应龙 贵州土司文化——贵州末代土司杨应龙

发布时间:2020-12-10 17:33:31

旅行之前,先来关注我们

很久以前,杨氏一族并不在遵义播州地区,是后来签过来的。

故事得从大唐王朝说起,当时唐王朝与南诏国在巴蜀、播州一带征战不休,南诏入侵播州,使这方水土不得安宁。为驱逐南诏,唐王朝向天下发出诏谕,天下豪杰能收复播州者,将享受到“永镇斯土”的待遇。所谓“永镇斯土”,即是可世代管理下去,前提是兵马得自己解决。

或是为朝廷效力,或是扩展家族领地,公元876年,来自太原豪门世家的越州会稽太守杨端,动用了家族私人军队,举族中精锐四千余人,千里迢迢入主播州。杨氏政权首先驻扎在高遥山,一时间,各支义军纷纷共推杨端为统帅,和南诏国血拼到底。

可是,粮食补给却成了大问题,杨端虽握有金银,却无处购粮。恰好这时,臾、蒋、黄播州当地三大仡佬部族势力成为南诏军掠夺的对象,对于杨端军的到来,他们密切关注,也看到了杨端军驱逐南诏军的决心,他们也看到了自身和杨端军利益的一致性,于是,三大势力求见杨端,歃血为盟,就这样,粮食补给问题得到了解决。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俱全,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之后,南诏军联合罗闵部族偷袭杨端军,敌军溃败,奠定了杨端军生根落脚播州的机会。战后,南诏军全面退出播州。唐僖宗封杨端为“播州侯”。

战乱后的播州,一片废墟,杨端发现这片土地肥沃,极易种植稻米,于是组织夷人学习中原汉人先进技术,开荒种田,兴修水利,一时间,播州境内人人怀服,造福无穷,一派生机,杨氏一族,正式进入播州历史。

然而,好景不长,唐朝末年,朱温篡位,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南诏势力乘机重返播州,仅仅平静了二十九年的播州,再度燃起战火。一世领主杨端收复播州的风光不再,生存自然成了问题。为争夺生存空间,杨氏一族与周边各大势力,爆发了无数次冲突。杨端决定,允许杨氏一族放弃汉俗,与夷人融合,缓解了杨氏一族在播州的立足问题。

立足问题解决了,战争依旧未停止,杨氏家族二世、三世、四世、五世领主纷纷战死在保卫家族的战场上。直到公元1000年,杨氏才征服了所有对手,罗闵部族也默认了播州杨氏的存在。到了南宋时期,经过一代代领主的励精图治,昔日的蛮荒之地一片欣欣向荣。

播州之役

公元1600年2月,万历三大征的“平播之战”开始了。李化龙在重庆誓师,3月初,兵分八路围剿播州,然而,距开战不过二十五天,八路大军中的贵州一路,被包围在乌江关和河渡关,全军覆没。

娄山关,作为入播的重要门户,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距离海龙屯只有五六十里,杨应龙在此设置了十四道关卡。就在杨应龙因乌江取得的胜利而得意时,刘綎一路率三万大军悄悄抵达娄山关下,突然发起进攻,刘綎大军连克十几道关卡,一举拿下娄山关,直奔播州大本营海龙屯。

战场中,在一个叫清风口的关卡,播州军终于败下阵来,战败后,杨应龙率领两万播州残兵登上海龙屯,这次上屯后,杨应龙再也没有走下来。5月18日,七路官军齐集海龙屯下,数十万明军将海龙屯围个水泄不通。

飞虎关,海龙屯第三道关卡,杨应龙特意设置的防御重点,明军一连数日,损兵折将不得寸进,屡攻不下。就在明军卡在飞虎关前时,海龙屯后山战局发生了变化,原来攻打后山的水西统帅安疆臣,与杨应龙私交深厚,每日假意攻打海龙屯,却利用职务之便,悄悄供给播州军火。抗倭名将陈璘发现此情况后,密报李化龙。李化龙则命令安疆臣部后撤三十里,命令刘綎率部赶赴后山,准备破关。

6月4日,明军扮成运送给养的水西军模样,混入后关,无数明军一拥而入,冲进关中。海龙屯被从后门攻破,杨应龙虽令将是死守,但军无斗志,众人四散奔逃。

杨应龙知道,播州杨氏一族七百年的基业在自己手中终结了,杨应龙回到寝宫,点燃帐幔,上吊自杀,冲天大火吞噬了海龙屯。

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能长期雄踞一方的政权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这个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时代,传了二十九世的播州杨氏小王朝,也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欢迎分享转载 →杨应龙 贵州土司文化——贵州末代土司杨应龙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