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园丨假山王国——狮子林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华名园丨假山王国——狮子林

发布时间:2020-07-27 23:25:15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也有星罗棋布、丰富的人文景观,而中国园林就像颗颗璀璨的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格外绚丽夺目。

在苏州有这样一座园林,它同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不仅亭台楼阁建筑精美,人文色彩丝毫不差,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横向极尽,竖向极尽,迂回也有,曲折不断;峰也奇,石也怪,论玲珑,也剔透;时而左盘,时而右旋,时而登峰,时而沉底;时而平缓,时而险隘……这,就是蕴藏着假山至宝的江南名园——狮子林。

追根溯源

狮子林有近600多年的历史,先寺后园再宅的经历,使得狮子林既含佛家禅理,也容传统造园和西洋造园之心得,更有近代人文之迹。

▲倪云林《狮子林图》

元至正末年(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后募金造寺。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寺之后花园,便是狮子林的前身。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

1917年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此宅,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

走进园林

湖石似狮怪嶙峋——湖石假山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湖山假石的极致莫过于此。这段假山群,占地约1000平方米,北到指柏轩庭院前,东止于燕誉堂墙下,南面透遒至修竹阁,西端延伸入池水中央,与池水西岸仅隔一石拱桥。

清代学者俞樾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

无论远观或近观,湖石假山里的石峰造型总脱不开狮子状:舞狮、睡狮、吼狮、搏球之狮、相斗之狮,如此等等。在学者眼中,狮子林的堆山手法,不求婉转含蓄,但求怪异奇巧,令游人上下转折,高低冥迷,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

花篮厅面水轩——真趣亭

园主当初造亭之心就是“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自由恬淡与世无争,陶然忘机,就能悟得山林之真趣。

真趣亭还有楹联一对:“浩劫空踪,畸人独远;园居日涉,来者可追”。此联旨在追随陶潜所追求的闲适生活乐趣,并对陶潜诗文表现的超然世外、平淡冲和的心情意绪大加礼赞。

富丽堂皇天下晓——燕誉堂

“燕誉堂”,采取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鸳鸯厅设计。同样高敞宏丽,也一样由中柱设屏门,隔出南北两厅。《诗经》有云:“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此堂便取其安闲快乐之意。

南厅的屏风上还刻有《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在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过程。

北厅另有一名叫“绿玉青瑶之馆”。此一言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当年倪云林曾造访狮子林,喜之爱之,也留下盘旋多时,这才有了他笔下名动大江南北的《狮子林图》。

点击了解更多中国古典园林中古色古香的厅堂建筑。

乾隆与“狮子林”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多次题诗、赐匾额,可见其爱之深切。

▲御碑亭

据史载,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年),乾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林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子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三游狮子林后,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兴建了一座狮子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六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道:“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日芳春可弗寻。”

园博馆中的“真趣”

园博馆的“中国古代园林厅”集中展现了中国园林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第四部分“中国园林的成熟”专题,展有苏州狮子林现状平面图及“真趣”匾额(仿制品)。以狮子林等经典园林为例,表现宋、元时期的园林对意境和内涵的重视,以展现中国园林发展至成熟的阶段特征。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 →中华名园丨假山王国——狮子林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