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前线杜富 “你退后,让我来!”中越边境雷场,他用血肉之躯护住战友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老山前线杜富 “你退后,让我来!”中越边境雷场,他用血肉之躯护住战友

发布时间:2020-08-04 11:47:02

航拍中越边境老山山脉雷场扫雷情况

“滴滴滴……”杜富国的探雷器发出声响。只见他俯下身,在危险区域插上一面小红旗,再用探雷针小心翼翼的扎进土里,一针一针地确定信号来源。

  “报告,发现手榴弹一枚。”杜富国向分队长报告。

  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战友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

  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开表层泥土……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

  危急时刻,他挡住弹片和冲击波保护战友,自己却不幸被炸伤致残,失去了双手双眼。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境内的老山西侧雷区,战友们向记者讲述10月11日下午14点39分,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和战友扫雷作业发生意外的场景。

  杜富国来自贵州湄潭县兴隆镇,27岁的他从军8年,目前正在医院疗养,生命体征平稳。

“87 位村民只剩78条腿”

扫雷大队大队长讲述杜富国

“小心!你一定要跟着我走,千万不可踏出安全通道,否则可能引爆地下的炸弹。”云南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走在前面不断地提醒。

  “这地下到底有多少炸弹?”记者问道。

  “有一个村子87位村民,因为上山种地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条腿。”陈安游说。

  记者用手捂着心跳加速的胸口,小心翼翼地跟在陈安游身后。走了不到500米,他用手指着西侧5米一块凹进去的土坑说道:“那里就是杜富国扫雷负伤的地方。”

  老山是中越边境上的一道屏障,南面是越南,北面是中国。漫长的边境线,高山耸立,道路弯曲,山地里种满了橡胶、香蕉、茶叶等经济作物。

青山绿水间,更多的是标有骷髅头和“雷区!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犹如荆棘树,竖起一道道“铁篱笆墙”。

  这是祖国母亲美丽体肤上一块30多年未被治愈的伤疤。30多年前中越战争,中越边境云南段地下埋藏了一百多万枚地雷,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多年来,误入雷区被炸死炸伤的群众有近6000人。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扫雷行动。2017年11月,我国又组织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扫雷作业。

  老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战时是重要军事要地,最残酷的战场,现在是雷患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雷埋设年久,不少地雷和生长的树根裹绕,为排雷增加难度。杜富国所在的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任务就是排除这一带的地雷及残留弹药,消除隐患,保障边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杜富国受伤后,战友们和随队军医对已经昏迷的他展开急救,并迅速将其转往乡镇卫生院、县医院、解放军第926医院。

  “他很伟大,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陈安游说,“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杜富国排除了一枚地雷。

“当兵就要到前线去”

杜富国战友讲述排雷危险

  “他是一个有信仰、负责任的中国军人。”云南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这样评价杜富国。

  今年9月,军人退伍,战友问他回不回?他说:“活没干完怎么回?不干好活,就对不起这身军装。”

  杜富国之前一直在另一支部队服役。2015 年,得知中越边境要开展扫雷,他主动申请,要求调往扫雷大队。谈及申请调动理由时他说:“当兵就要到前线去,扫雷大队就是前线。”

  在扫雷大队,杜富国表现十分优异,3年来排除了2400多枚地雷和爆炸物。有一次,父亲杜俊来看他,发现他正在看排雷方面的教材,调侃地说:“你是个初中生,当初读书要是这么认真,考个大学绝对没问题。”

  杜富国头也没抬地回答道:“这个不一样,我们是要上战场的,不看书没有知识储备我就不能去扫雷。如果我不掌握知识,上了雷场可能就保不住命,这是上雷场的敲门砖,也是保命经。”

  除了工作努力,杜富国在部队还有个外号——“三小工”。平时,单位的水管、电路或者汽车有故障,他都会主动去修理。

  “我们都很喜欢他,生活朴素,乐于助人。”战友熊鑫告诉记者,杜富国在部队十分节俭,一个月7000多元工资自己只留几百元作零用,其余全寄回家。“平时洗澡别人都用沐浴露,只有他用香皂,只因为10块钱的香皂能用两三个月。”

  对自己“抠门”,对战友却很大方。两年前,部队上有战友父亲患病急需医药费,别的普通战士捐款300元,他一下子就捐了500元。战友需要买房结婚,他二话没说就借了一两万……

  “他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他是我们的榜样,更是贵州人的骄傲。”贵州老乡、部队战友张中君说。

战友张中君

   

 “我们永远感激他”

  在医院经过精心治疗后,昏迷了两三天的杜富国终于清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战友艾岩有没有受伤。

  “艾岩没事,只受了轻伤,别担心。倒是你,要好好养伤,早日康复。”父亲杜俊默默转身用衣袖擦拭眼泪。

  “爸,你别担心,等我伤好了还要回雷场。”

杜富国躺在病床上,眼睛蒙着纱布,笑着对父亲杜俊说。“好好好,那你就安心养病,等病好了咱们再继续为国效力。”

  这几天,杜富国的病房里摆满了鲜花和礼物,这些都是来看望他的父老乡亲送的。

  10月25日,贵州省湄潭县慰问团抵达云南省开远市。在医院,湄潭县副县长孟焱对他说:“ 杜富国,你的事迹已被家乡人知道,大家都向你致敬,你是我们的英雄。希望你积极配合治疗,好好养伤,争取早日康复。”

  10月27日下午,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李云孝、钟仙红、钟仙艳等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医院探望。走进病房,看到病床上的战士,几名女子努力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带队的李云孝、钟仙红轻轻走上前,叮嘱杜富国好好养伤。听说猛硐的乡亲来了,杜富国努力抬起头不住地道谢。

  “可别这么说,该道谢的是我们!扫雷官兵的恩情我们永不忘!”钟仙红哽咽着,回头向杜富国的父亲杜俊连连鞠躬:“您生了一个好儿子!他是为我们猛硐群众受伤的,我们永远感激他!”

  杜俊是一位共产党员,他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家国情怀。“我没有文化,但作为一名党员有信仰。孩子受伤了,作为父母我们肯定伤心。我把儿子送到部队,他就是党和国家的人,为国负伤,是光荣的,我不后悔送孩子参军 。”

  父老乡亲记挂杜富国,扫雷大队的战友们也一样。记者采访艾岩时,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儿一度哽咽说不出话。在他心里,富国受伤就如同在心里剜了一刀。“我是富国兄弟,我是他爸妈的儿子,我会一辈子照顾他们,铭记他的恩情。”

  杜富国受伤已有一个月时间,扫雷大队的战友心情仍然很低落。“你们想不想去医院看他?”记者问。

  “当然想!但我们不能去。”扫雷四队五班战士许猛解释说,去的人多了会打扰富国休息,不利于病情康复。

以什么样的形式去看他?送多少鲜花?买多少水果?这是大多数去看望杜富国的人思考的问题。

“不,这些都不是富国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我们带去扫雷胜利的消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剩下的雷场扫完,把这片安全的青山交还给百姓,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安慰。”许猛坚定地说道。

  夕阳西下,余晖耀眼。离老山70公里外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父亲杜俊正拾阶而上,杜富国身体状态稳定后他时常来这里。

陵园中安放着守土卫国战斗中,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当他站在台阶上望着漫山遍野的烈士墓碑时,对身边的部队领导说:“富国在和平年代参加扫雷行动是件光荣的事情,比起这些牺牲的战士,富国幸运太多了。”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官兵搜排出的部分地雷和爆炸物。

延伸阅读: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明明已经装备有新型综合扫雷车、智能排雷机器人,为何还要用人工去排雷?

原因一:地形复杂,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路。中越边境扫雷作业,是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进行。

这里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地方地势险峻,有的地方脚下就是陡峭的崖壁,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机械化的排雷装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堪称灵活的扫雷机器人也在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难行。

原因二:这种混合型雷场几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雷场。

据了解,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不仅有中式、越式地雷,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苏联和美国的介入,苏式、美式地雷也不少见。地雷种类更是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

同时,时间的洗礼也是妨碍排雷工作的主要难题。从中越战争结束至今的几十年里,高温和地表水冲刷已严重腐蚀地雷和爆炸物。一场暴雨和洪水过后,地雷和爆炸物的位置有可能发生了改变,或裸露路边,或深埋土壤,或藏在石缝,或隐于小溪,让扫雷士兵防不胜防。

这种密度大、类型多、变化大的混合型雷场最让排雷士兵头疼,几乎是全世界最复杂的雷场。在扫雷行动中,扫雷兵将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雷场情况,采取人工搜排、火箭弹爆破扫雷、扫雷弹爆破排雷、纵火毁雷、机械扫雷和机器人排雷等方法,并非只是用探雷针、探雷器。

虽然扫雷机器人等设备的加入能降低扫雷兵的危险,但这仍然是一个危险的任务。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扫雷机器人、机械化扫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难确保百分百清排彻底,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一些犄角旮旯很可能会被漏掉,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从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军在内的发达国家军队,在扫雷排爆时应付如此复杂的情况,也只能更多地依赖人工搜排的办法。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覃淋

视频拍摄/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高航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转载请注明来源

监      制:王雁翔

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 →老山前线杜富 “你退后,让我来!”中越边境雷场,他用血肉之躯护住战友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