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几个国家 “中国的诊疗方案已分享给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全球几个国家 “中国的诊疗方案已分享给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发布时间:2020-08-05 12:48:19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国新办26日上午10时就中国关于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介绍主动分享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国经验时说,中国的防控策略、方法、技术、标准和案例都经受了实战的检验,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分析、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非常珍贵。中方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国家卫生健康委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助力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在日中国留学生“静观”疫情升级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统计,截至当地时间3月25日10时30分,日本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212例,24小时新增72例,其中东京都累计确诊171例,新增17例。日本全国和东京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均创新高。针对疫情不断升级的态势,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日中国留学生,了解新冠疫情下他们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期待等。

“保持平常心,没有太大波动”

刚考上日本杏林大学国际协力研究科博士课程的王佳杰告诉记者,日本疫情发生后,自己并没有感觉生活有特别大的差别。“因为我平时的生活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学校、图书馆、家和健身房。身边的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大都会戴口罩了。”他说,最近每次去药妆店和超市,都发现口罩已经卖完。

他感觉,日本人对待疫情还比较从容,除了抢口罩和卫生纸等。他说,杏林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留学生很多,自己身边的人都还比较能保持平常心,没什么特别大的波动或变化。

在谈到中国国内和日本的疫情时,王佳杰说:“静观其变。做好自己该做的,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早稻田大学读法律专业博士课程的闫周奇告诉记者:“早稻田大学从2月4日开始放春假,本来预定4月1日开学,但因为新冠疫情现在延期了,学校通知4月20日以后开学,具体时间没有定。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都取消了。”她说:“学习上对研究生没有影响,虽然延迟开学,但学校的事务所都是正常上班,门口放置了可供消毒用的酒精,大家都戴口罩。”

她说,在东京的生活还没太受影响,超市便利店很多,除了口罩和消毒洗手液等部分卫生用品出现断货外,其他生活物资还很充足。目前,最大影响是交通,“一个月前我就开始不坐公交,用自行车出行”。

今年4月将就读筑波大学博士课程的栾雅蓉说:“目前身边同学还没出现感染病例。我本来很期待人生最后一次的入学典礼,但学校已发通知,取消了4月初的入学典礼。其他很多学校的毕业典礼和入学典礼也都取消了,还是有些遗憾。”

“口罩不好买,学友会帮忙”

在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就读的魏雨晨说:“冈山目前没出现感染者。除了口罩不好买,采购生活日用品还没有什么困难,打工也能正常出勤。”

名古屋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正在该大学攻读机械系统工程专业的陈晓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名古屋还没有出现同学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阻止病毒扩散:所有的楼房入口处都提供酒精消毒液,并贴有标识,呼吁同学们勤洗手、勤消毒;取消了3月末的毕业典礼和4月初的入学典礼;这段时间很多学术会议也取消了;图书馆的开门时间缩短,下午5点闭馆。

陈晓楠说,名古屋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协助名古屋大学国际交流处老师,给中国留学生分享了一个能使用中文的新冠病毒肺炎心理咨询窗口,如果遇到与新冠病毒肺炎有关的心理问题,同学们也可以随时去咨询。

谈到当前有什么困难时,陈晓楠说:“最主要的困难是有部分同学表示口罩不好买。名古屋大学有1300多名中国留学生,之前我们做过一次调查,大概100多名同学的口罩不足30个。我们学友会也在积极帮大家找口罩。现在有名古屋大学毕业的校友所在企业打算给我们留学生捐赠口罩,他们还在与校方联系中。”

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泽林:疫情不会让全球供应链脱离中国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德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19日在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发表文章称,新冠疫情不会让全球供应链脱离中国。文章编译如下:

病毒大流行过去后,企业可能会把供应链多样化,以减少依赖。但没人会完全摆脱中国,因为这个国家实在过于重要。

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最近说,新冠肺炎大流行凸显了对中国的依赖。目前,约有40%的药品或其组成成分是从中国进口的。但这是一个特殊领域,在危机情况下,获得供应比价格更重要。

的确,新冠肺炎影响了全球供应链。为了尽可能衔接供应链,不少企业被迫转用昂贵的空运渠道。

问题在于,中国现今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远比非典疫情时期更大。

杂志断言,危机之后,谁也不会再愿意依赖中国。然而,杂志低估了这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惯性。人们无法轻易斩断这种融合,但融合也一直在变化。鞋子或T恤衫等简单商品早已转至中国的亚洲邻国生产,牵涉到复杂供应链的高科技产品在中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此外,更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正导致各生产基地的差异不再那么明显。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产品最终的销售地进行生产。因此,特斯拉在德国建厂,华为在法国建厂。供应链并没有因此变得更简单。

病毒会加快这一发展吗?至少对企业来说,将整个生产集中于一个地区不再有意义。更重要的还有:生产商需保有的库存将会增加,这会使产品变得更贵。然而,顾客将很快忘记病毒,不愿为商品多付钱。成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于是,中国将重新加入游戏。

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重要性在今后几年还会增加。或许中国国内不再为欧洲生产那么多商品,但会给本国和亚洲生产更多商品,其中也包括在华德国企业。中国在电子、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或化工行业领先于大多数国家,因为该国的生产设备及供应链相对较新,从而十分高效。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继续发展。在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能生产方面,中国人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尽管苹果公司出现了供应瓶颈并向下修正了销售预期,但其首席执行官库克仍说,在对华关系中将顶多“更换几个螺丝,而不是更换基本的东西”。

像美国某些强硬派人士那样试图利用病毒让经济“去全球化”,这不会奏效。相反,世界在经济上将进一步融合。但融合可以变得更理性。

近日武汉各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在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的流水线上,工人们加紧生产。

俄专家点评中国遏制疫情的七大“秘诀”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就在欧洲和美国的新冠肺炎患者不断增多之际,最先暴发疫情的中国则刚好相反。是什么帮助中国遏制了这个危险疾病?俄罗斯历史学博士、中国问题专家谢尔盖·布拉诺克近日在接受俄罗斯采访时分析了其中的“秘诀”。文章编译如下:

即便谈不上完全战胜疫情,中国也是停止了疫情的蔓延。因此,现在已经可以总结一下中国的抗疫战略。

第一,抗击各种流行病的经验丰富。无论是在21世纪,还是过去。首先是动员社会、经济和科学力量抗击这些威胁的经验。武汉10天就建起一家医院——这就是此类经验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投资科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一直向包括医学在内的创新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与病毒的斗争不只是疫苗,还有中国数十所大学和科研中心自1月开始的病毒检测试剂研发与生产。最重要的是,建立流行病数学模型,并据此作出疫情走势预测。

第三,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人们看到,官员作出承诺,切实采取行动并给出医院建设或疫情拐点的具体期限,最终兑现承诺。这一切让民众相信,国家的措施确实正确,应当遵守。

第四,不担心与世界合作。中国所谋求的与其说是从“合作伙伴”那里打探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如说是分享新冠病毒的信息。中国从未拒绝对话。而西方国家在疫情暴发后的做法正相反,除力求完全隔离外,没有看到任何对话和协调政策。

第五,自上而下的体系发挥作用。在中国,抗疫不仅有政府,还有实质上是社会主要纽带的共产党。在疫情最严重之时,党员没有躲在角落,而是积极加入抗疫。中共的地方委员会成为各地抗疫的指挥中心。

第六,新技术。电子“健康码”在中国的抗疫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健康码”能追踪显示居民的不同健康状态。状态是基于政府收集的医疗数据计算得出的。

第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最大限度隔离的总体战略是正确的。美国媒体2月曾抨击中国的封城措施。而如今在疫情的攻击下,多数西方国家都采取了类似措施。中国从一开始就无惧在一段时间内为防控疾病而牺牲一定的自由。最终中国获得了成功。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生在危重、重症隔离病房查房。

外媒关注:中国严管入境力防“第二波”疫情

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外媒称,在中国从当初暴发的疫情中逐步恢复之际,由于大量侨民从欧美回国,中国20日新增新冠病毒输入病例创出新高,由此引发对第二轮感染的担忧。

据路透社3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1日称,中国出现的41例新增确诊病例全部为境外输入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累计达到269例。

据官方报告称,北京和上海是回国群体的主要入境点,回国者中很多是留学生,他们回国是因为很多欧美大学已关闭校园,此举旨在遏止当地迅速上升的感染率。

此外,随着商业开始恢复运营,搭乘航班回到中国这片安全之地的还有一些常住该国的外籍人士。

随着把防控疫情工作重点转向控制境外输入病例,中国在加大力度实施隔离等限制措施。

广东省21日称,境外入粤人员一律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食宿费用由个人自理。

报道称,中国已连续三天无国内传染病例,这突出表明该国疫情已好转。

另据德国网站3月20日报道,自从有统计数据以来,18日武汉首次报告没有新增确诊病例。武汉是3个月前新冠肺炎大流行开始暴发的中国中部城市。一个月前,那里每天登记的新增确诊病例还超过1000例。

报道称,如今,中国担心来自意大利、德国或伊朗等高风险国家的旅客带来病毒。这些旅客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公民,他们由于担心在国外被感染而想回家。18日,中国报告了34例输入病例,而国内没有一例新增确诊病例。公众普遍担心暴发“第二波”疫情。

因此,中国已大大加强了入境和隔离管制。现在,入境者将在旅馆中隔离14天,费用自理。为了减轻北京的负担,部分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将被分流到其他城市。那可能会让许多正在考虑回国的人三思而行。

报道注意到,欧洲的很多中国人早就开始行动。一名攻读政治学的女大学生说:“我认为在中国更安全,荷兰的局势似乎失控了。”她目前正在家乡广东省接受集中隔离。她对荷兰人不戴口罩很生气。为了不被歧视,她在荷兰时也不敢戴口罩。总体而言,她觉得荷兰不了解局势的严重性。她说:“也许因为欧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流行病了。但在中国,人们对非典仍然记忆犹新。”

又据埃菲社3月20日报道,为防止输入病例,中国规定从本周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必须接受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70岁以上老人、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妇和患有疾病不能进行隔离的人可以在家中自我隔离。在指定酒店隔离期间的费用自付。

埃菲社记者了解到,最近这几天,回中国的航班爆满,因为在中国疫情暴发期间旅居海外的众多华人华侨这几周要回家返岗或继续学业。

还有一些外国人也返回了中国,其中包括不少西班牙人,他们决定在西班牙进一步关闭航班之前返回中国。

接受酒店隔离的西班牙女孩贝戈尼娅表示:“我觉得这个措施不错,因为中国本地感染病例已经清零,那么就要小心防范外部输入,不传染他人是每个人的责任。”

贝戈尼娅从网上订餐,酒店工作人员把食物放在房间门口,避免接触,他们给客人留了大约20天的清洁用品,让客人自己打扫整理房间,每天两次向前台报告体温。贝戈尼娅是西班牙留学生,现在中国疫情好转,她决定尽早回来完成学业。她随身带着自己的手提电脑,独自在酒店隔离期间,她可以远程学习或办公。

俄媒文章:中国沉稳应对新冠疫情体现大国担当

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网站3月20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疫情不仅不会摧毁中国经济,还会提高其国际地位。

文章指出,欧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数已经超过中国,意大利患病人数最多,新冠病毒从这里开始向欧洲其他地方蔓延。迄今为止,意大利还未控制住疫情。

文章称,目前,欧洲很多国家缺乏基本医疗用品。欧盟在新冠病毒威胁全欧洲的情况下,表现出的不是团结,而是分化。欧盟国家没有协同采取措施,快速整合国家援助体系。“邻国”并不急于彼此提供帮助,但中国为欧洲运去医疗物资。中方还向疫情严重地区派去医疗专家。

文章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引发世界市场崩盘。能源价格跌跌不休。很多国家效仿美国降息,但却没有明显效果:市场一如既往还在下滑。

中国则把极大精力用在大规模抑制病毒方面,这才是根本举措。

文章称,与此同时,中国为银行“降准”,使其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那些受到损失的公司,在6月前已经获得“贷款假期”。为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政府临时推出了延期支付电费的政策。国家还准备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其结果是,中国的营商积极性正在恢复。在个别省份,营商积极性正接近危机前的水平。中国供应链所需要的一切,国家完全可以保障,经济崩溃并未发生。此外,中国目前正向其他遭受新冠病毒侵害的国家提供人道主义物资。

文章认为,以往经历各种危机的经验表明,中国总是以新的状态从危机中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恢复和增长的发动机。2008年金融危机推动中国技术创新走向世界。本次疫情危机将以怎样的结果走向终结,暂时还是未知数,但中国有可能将很快以新的状态,为世界恢复稳定担责。

欢迎分享转载 →全球几个国家 “中国的诊疗方案已分享给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