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种“七夕”各种爱:七夕年年信不违 今宵嘉会两依依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种“七夕”各种爱:七夕年年信不违 今宵嘉会两依依

发布时间:2020-11-27 17:08:36

  □李雪萌

  这两天朋友圈里秀恩爱的是不是明显增多?因为两天后就是“中国自己的情人节”七夕了。如果你送的礼物没有博得她的喜爱,没关系,请把这篇文章转给她看——七夕的含义远比情人节更多!

  爱情七夕——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每年2月14日前后,总有不少传统文化爱好者对广大青年情侣们痛心疾首——咱们明明有自己的情人节,为啥偏偏要过洋节?

  不知道谁是明明,反正广大网友们都是偏偏!

  洋节与土节的争执暂且不说,七夕与爱情的关系的确千丝万缕,甚至走向国际。你看,七夕之际,迪奥、蔻驰、LV、古琦等国际大牌奢侈品纷纷推出定制款,无一例外共同“比心”,设计理念都是小红心,主打浪漫爱情风。

  说起七夕,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牛郎织女。这个仙女爱上放牛郎的爱情故事无需赘言,是每个人童年记忆的标配,并且被认为是“七夕”这一节日的起源。实际上严格说来,七夕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原本并无关系。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源头,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交汇到了一起,并且在一代代文人们的推动下,逐渐深入人心。从《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到罗隐“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等等,苏轼、孟浩然、李商隐、李贺、柳永……大量的文人创作了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为主题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认为“婉恻缠绵,令人意远”、“七夕词以此为最”。

  从天上到人间,除了牛郎织女,被吟咏最多的七夕爱情是白居易笔下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电影《妖猫传》中,白居易费尽心思、劳神耗力,就为了写出《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固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在白居易眼中,一切阴谋、背叛乃至伦理纷争都不存在,只有一个主题,就是跨越生死的真挚爱情,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所讲述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感染了后世很多人。元代作家白朴以此为蓝本,创作了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即《梧桐雨》)。题目就出自《长恨歌》里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共度七夕,赐贵妃七宝金钗和百花钿盒以表深情。深夜里,二人闲步瑶阶,共赏秋凉月景,因感于牛女情长,而对天盟誓——“愿世世永为夫妇”。当晚沉香亭设宴之际,荔枝正好送到,乘酒兴,贵妃在翠盘上亲演“霓裳羽衣舞”。安禄山叛乱,二人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缢死。乱后,唐明皇日日哭祭杨贵妃画像。一夕梦与杨贵妃团聚,被夜雨滴落梧桐叶之声惊醒。“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悲戚之情感人至深。

  明清戏曲界出现了一股李、杨爱情创作热。明代有汪道昆的《唐明皇七夕长生殿》杂剧,叶宪祖的《鸳鸯寺冥勘陈玄礼》杂剧,以及《合钗记》、《钿合记》、《惊鸿记》传奇等。到了清代,又有了洪昇著名的《长生殿》。

  “长生殿”之名无疑也源自《长恨歌》,是七夕之夜二人盟誓的地方。故事仍然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但这部剧开创性地采用了双线叙事技巧讲这个故事:一边展现李、杨的浓情蜜意,一边展现安禄山的起兵作乱,两边线索同时进行,读起来颇有今天看《法国中尉的女人》或者《疯狂的石头》的感觉。

  无论如何,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七夕是与爱情距离最近的一个。七夕年年信不违,今宵嘉会两依依。这样美好的时刻,希望每一个爱情都能“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悲情七夕——落花流水 天上人间

  《红楼梦》42回中,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见凤姐,凤姐请刘姥姥为女儿取名: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红楼梦》创造了一个“女儿国”,塑造了多位美丽哀愁纤巧的女性形象。七夕自古有“乞巧”的风俗,与女性息息相关,是女性气息浓郁的节日,但整部红楼浓墨重彩写了很多节日,却只有这一处正面提到七夕,还明确说是“不好”的日子,甚至用上了“毒”“火”之语。

  生在七夕的巧姐,果然命运多舛。虽然长在钟鸣鼎食之家,却从小体弱多病,还未长大就遭遇家族重大变故,险被舅舅所卖。这样看来,七夕的确是一个有着不祥之兆的日子。

  专家分析,七夕在某种意义上不受人待见,一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认为“阴气重”的七是个不大吉利的数字;二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充满悲情,令人们认为七夕意味着别离和永远的思念。

  七夕还和另一个更具悲情命运的人物相连。

  公元937年七月初七,李煜诞生于金陵。他是南唐皇帝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本来与皇位无缘,也难以担此重任,但历史的戏剧性,偏偏让他成为一国之主。

  李煜并无治国理政的才能,他的志向也不在此——就算他有政治上的追求,当时天下大局已定,宋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如箭在弦上,随时待发,无论是谁处在他的位置恐怕都无力回天。

  但在中国文化史上,李煜是个举足轻重的名字。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他的诗词,特别是后期反映亡国之痛的作品,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情真意切。像“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无不渲染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氛围。

  李煜国破降宋后,被俘至汴京。公元978年七月初七,宋太宗赵光义赐毒酒鸩杀李煜。这位被政治耽误的一代词人,成为唯一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皇帝。空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哀伤之句。

  才情七夕——女子投针 男子夺魁

  七夕节有很多民间习俗,最著名的就是“乞巧”。这一天被认为与才情息息相关。

  《延禧攻略》第25集有这样的情节:乞巧节,长春宫宫女纷纷投针入水,绣针如果能浮在水面,就可以观察针在水中的影子,以此乞求织女赐予一双巧手。魏璎珞也参与了这个游戏。众宫女的绣针全部沉到碗底。此时璎珞刚遭到裕太妃威胁,心绪不宁,绣针也都沉到了碗底。不服输的璎珞赌气苦练四个时辰,依旧是全部沉底。最后温柔贤惠大气的富察皇后现身,一针下去,针浮水面,月影生花。

  尽管身陷抄袭与瞎编风波的于正在圈内口碑并不佳,但这段描写却是有理有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简单说,就是将一根绣针扔到水里,看水中的影子,谁的针影子好看,谁就技高一筹。清李振声《百戏竹枝词·乞巧针》云:“明水金针傍玉苔,夜分空盼彩云开。支机最有经年恨,肯把闲情度巧来。”

  七夕的才情不仅仅只是妇女的巧手,它还庇护着读书人的前程。七夕节还有一个名字,叫“魁星节”。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与此相应,七夕也就有了另一个名称:“晒书节”,此习俗同样由来已久。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称病装疯躲在家里。曹操仍然不大放心,派人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曹操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司马懿只好遵命回朝。

  《世说新语》中还讲了这样的故事,七月初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袒胸露肚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个故事还被转嫁到朱彝尊、郑板桥等人身上,同时也有四月初四、六月初六等不同的说法。小编认为,晒书这件事,定在哪一天,完全取决于哪一天有太阳。

  同一个七夕,不同的过法。不一定非要宝格丽或LV的限定版才是最合适的七夕礼物,很可能简单一本书也能过关。

欢迎分享转载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种“七夕”各种爱:七夕年年信不违 今宵嘉会两依依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