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缘 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是《济南日报》同龄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同生缘 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是《济南日报》同龄人

发布时间:2020-11-27 20:25:29

  邓贤芳

  从济泺路绿地摄影器材城后面顺着平台上斜坡,进入水晶小区,邓贤芳老人就住在这里。推门而入,她正与老伴儿一起坐在椅子上看报。茶几下面是厚厚一摞报纸。“《济南日报》看了很多年了,都是闺女给订的。”

  时针拨回到54年前,邓贤芳作为国棉二厂最早一批进厂的职工,见证了工厂的发展,也亲眼目睹这座城市的变化。1965年进厂时,邓贤芳住在道德街,每天步行1小时40分钟去上班,“当时整个济泺路上只有4路这一班公交车,大家都习惯了步行,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如今济泺路上来回的公交车得有十几班了。”

  对邓贤芳来说,报纸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读物,更是深入到她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她和老伴儿习惯了从报纸上知晓时政大事,“如今与我们老百姓有关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多,好政策也越来越多。别的不说,光退休金就涨了好几次,翻了六七番了。”遇到困难,她习惯了拨打12345,习惯了拨打党报热线。“一般当天、最多隔天就给回复,各级政府和媒体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办事速度都很快,感谢你们。”

  老人说,生在济南、长在济南,与《济南日报》结缘也是必然,“祝愿《济南日报》将70年的成就作为一个新起点,跟着时代不断前行,继续讲好济南故事,向世界传递济南声音。” (爱济南记者 李云)

  李汝清

  见到李汝清的时候,他刚从北关社区活动中心回到家里。70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和他谈话,让人很容易忘记他的年龄。

  自1970年退役参加工作,李汝清在热电行业奋斗了21个春秋。1986年正值明湖热电厂筹建期,李汝清从肥城热电厂来到这里,担任了检修班班长。尽管条件简陋,然而所有人都怀着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加班加点地工作。1987年,明湖热电厂正式投产运营。回忆过往,他说,那真是一段“忙并快乐着的日子”。

  岁月无声,扎根这座城市,感受着泉水的滋养,李汝清和家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曾经,他每逢周末就骑3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到章丘龙山老家干农活,如今回去探亲,车程仅50分钟;2006年退休之初,他的退休金只有1400元,如今已达到3800多元;曾经,他与老伴儿两人住在北园小区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如今这里已完成拆迁,等待回迁安居乐业。

  退休以来,李汝清与这座城市的磨合更入佳境,闲暇时喜欢到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玩赏一番;老伴儿积极参加中老年健身秧歌等各种活动,还参加了社区舞蹈队,圆了年轻时的“舞蹈梦”。他们彻底融入了这座城市。 (爱济南记者 李云)

  冯长生

  济南柴油机厂退休职工冯长生,已是《济南日报》50多年的老读者了。自学生时代相识《济南日报》,到参加工作直至退休,与《济南日报》的同生缘分让他倍感荣耀。他说:“我不是领导,也不是公务员,但我就是爱看《济南日报》,最信任的也是《济南日报》。”

  “这张报纸,我上学的时候是盼着看,参加工作后是和同事们讨论着看,如今退休了更是离不开,每天必看!”几十年来,《济南日报》不但融入了冯长生的工作生活,也温暖着他的家庭。他激动地说“必须要感谢《济南日报》!当年我闺女大学毕业后,是在日报上看到的消息,才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解决了我们家的头等大事。”

  冯长生感慨道,看到《济南日报》一路走来越办越好,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让他也跟着接触到了更多新鲜事物,“我现在每晚是雷打不动地看《济南日报》,还在手机上时时关注着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同时,还经常参加报业集团组织的活动,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是《济南日报》鼓励着我,让我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劲头!” (爱济南记者 徐若曦)

  李景武

  李景武家住洪苑小区,10年前他从济钢退休,在家里养花喂鸽,有时候出去钓钓鱼,生活过得挺安逸。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准备出门。“退休了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做,不能闲下来。”在自家的后院里,李景武向记者展示了他种植的兰花和满天星。“满天星在四川出产,因生存能力强,在北方也能移植成活。”

  前段时间,李景武得知自己与《济南日报》是同一天的生日后,感到非常幸运。“以前在单位上班时经常能看到《济南日报》,退休后看得少了。听别人说,这几年报纸的变化很大,更丰富、更亲民了。”

  谈起济南近几年的变化,李景武感觉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环境越来越干净,日常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采访最后李景武对记者说,他衷心祝愿《济南日报》能越办越好。 (爱济南记者 高鲁健)

  孙兆禄

  10月24日,记者在天桥区图书馆见到了孙兆禄。他刚刚读完《济南日报》,正准备回家。孙兆禄虽然已经70岁了,但看起来精神抖擞,腿脚相当利索。

  1968年,孙兆禄从部队退役后来到五环集团参加工作。转眼间,已在五环集团奋斗了40个年头,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到自己工作岗位上,10年前从五环集团退休。当得知自己与《济南日报》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时,孙兆禄感到无比幸运和激动。“自打参加工作之后,每天都要看《济南日报》,通过看报纸关注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并且会把好文章剪下来单独收藏起来,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近年来,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更加亲民。”孙兆禄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都是去图书馆看报纸,现在登录爱济南新闻客户端看《济南日报》电子版,方便、快捷。衷心祝愿《济南日报》越办越好! (爱济南记者 秦政)

  杨好珍

  在晨曦初照的村内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位长者背手而行的身影。听到他的咳嗽声,村民吵嚷的声音会戛然而止,看到他的身影,路边玩耍的调皮孩子会抬起头甜甜地叫一声“爷爷”,他就是杨好珍。杨好珍,担任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大杨家村党支部书记23年,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先后组织村民集资修建了大杨家小学、架设高压线进村、整修村内两条大街等,切实改善了村民生活。2008年,不再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杨好珍主动承担起村内“红白理事会”会长的工作。在人缘好、威望高的“老支书”带领下,大杨家村婚丧嫁娶礼仪、流程大为简化,甚至潜移默化地带动了周边村庄风俗的改变。

  与《济南日报》同龄,杨好珍说这份缘分不浅。村里每年都订有《济南日报》,“每天都看《济南日报》,了解政府政策,学习新知识,再跟村民分享报纸上的内容。”杨好珍说,村里的变化离不开眼界的提升,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济南日报》上学到了乡村振兴等不少“干货”。

  “我跟《济南日报》同龄,深感荣幸,也是《济南日报》的忠实读者,70周岁同乐。”杨好珍说。 (爱济南记者 曹宏攀)

  赵宗美

  “咱们济南真的是发展得又快又好”。一见面,赵宗美就向记者表达了她的心声。赵宗美介绍,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在农村务农,那时候生活困难,吃个窝窝头都能高兴好几天,现在不仅吃穿不愁,生活条件也是大变样,“更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高楼,现在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孙子外甥也上学了,都很听话。我跟老伴儿没事就出去旅旅游,这些都是从前没想到的,生活很幸福很满足!”赵宗美家里每年都订阅报纸,翻阅报纸已成为她与老伴儿老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日报上都是咱济南的发展大事和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事儿,特别高兴与《济南日报》同一天生日,祝贺《济南日报》创刊70周年,祝《济南日报》越办越好,打造更多的精彩。” (爱济南记者 陈翔宇)

欢迎分享转载 →同生缘 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是《济南日报》同龄人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