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溶解症 过度运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有哪些?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肌肉溶解症 过度运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2 15:56:25

过度运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有哪些?  一位男学生,被老师体罚,做了200个下蹲,后来出现酱油色尿而被送医院诊治;一位女生,在健身房里练习了45分钟的动感单车,第二天也出现酱油色尿而就医;一位学生,在进行体育测试过后,出现腰痛、恶心、呕吐等而入院;一位宅男,常年不锻炼,偶尔一次几公里的长跑后,出现大腿肌肉疼痛,当晚就发现小便颜色呈酱油色,于是连夜看急诊……在媒体上,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类似的案例发生,最终的病情诊断就一个——横纹肌溶解症。  人体的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三种。心肌构成心壁;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骨骼肌通常附着于骨,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因此,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通常发生于和我们的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  横纹肌溶解症准确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种病,而是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综合征,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损伤等组织器官损害。  其发生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外有人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的病因40余种,常见的原因包括过度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高压电电击、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极端体温(高热、低热)、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其中,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如马拉松比赛、五公里武装越野、划艇、登山、举重、下蹲深蹲等等,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因此有的学者也把这种横纹肌溶解叫做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后,通常具有典型的“三联症”表现,即肌痛、乏力和深色尿,也就是前文中所指的酱油色尿,也可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尿。此外,还可有发热、全身乏力、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炎症反应的表现。大约30%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当急性肾衰竭病情较重时,可见少尿、无尿及其他氮质血症的表现。然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横纹肌由于上述原因受到大面积损伤破裂之后,会释放出大量钾离子,迅速进入血液的钾离子会造成肌肉细胞坏死,大量肌球蛋白便会渗透出来,进入到血液之后可直接伤害肾小管细胞,造成肾脏的血管收缩,并且容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而阻塞肾小管,导致肾脏机能的损伤,严重者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通常都会出现血肌酸激酶大幅度升高,血和尿里的肌红蛋白也明显升高。当尿肌红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到某一值时,尿液颜色就会发生明显改变。  如果长期缺乏锻炼的人在偶尔一次高强度运动后,发现自己全身不适、肌肉疼痛、肿胀和无力、小便呈酱油色、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那就要提高警惕,到医院就医检查了。目前的治疗方法首先是针对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运动过量的,必须马上停止运动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损伤,恢复血流,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如果发生了急性肾衰竭,必要时还要进行血液透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过度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非物理性原因最常见的是药物,比如他汀类降脂药、β2受体激动剂、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等都可以诱发或导致横纹肌溶解。

欢迎分享转载 →肌肉溶解症 过度运动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有哪些?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