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报 报人情深【8】悼王荫槐老大哥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晚霞报 报人情深【8】悼王荫槐老大哥

发布时间:2020-10-27 17:39:50

惊闻王荫槐老先生去世沉痛哀悼!幸亏前不久,我和原三医院干部病房护士长贾曼云女士,一起去二医院老干病房,看望王总。老哥哥瘦弱的身躯盖着白床单,已非往日慈颜。他两眼直瞪天花板,基本没有辨认能力。我悲从中来,握住他的手,流泪呼唤,近耳说了好多话。他突然大喊一声;阮惠珍!吓我们一跳!啊!老先生认出了我!喜极而泣!他还艰难地断续说了三句话:这回好不了啦!问你哥哥好!你们回去休息……今日竟成永诀!
特录旧作一篇,给王老送行――
高山流水生死缘 ……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王荫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大概是七十年代末从部队转业来到我们报社任党委书记、总编辑。那时,我已经是报社的文艺记者。他是我的大冶老乡,天南地北几十年,乡音不改,视我为乡妹,大哥般亲昵。业余,王老爱玩字牌,得知他晚年丧偶,肝肠寸断,不能自拔……我便给他留言,并发去这篇专访,鼓励他向这位王家老哥学习,节哀顺变……2013年元宵前夕,博友钟情夫去世,我又认识博友柯梦今日,我将这篇温暖了两个弧寂灵魂的文章重发在这里,为王总送行。 高山流水生死缘——离休老干部王荫槐的爱情故事 黄石日报记者 阮惠珍

年逾古稀的离休老干部、原黄石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王荫槐与妻子汪孝玉相濡以沫42年,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去年春,汪大姐惨遭车祸不幸丧生,王老悲痛欲绝肝肠欲断!在文朋诗友的开导下,王总释怀顺变,奋然耕笔,西窗寄语,诗情汩汩,终于走出痛苦的深渊……

鸿雁传书跨国恋
近半个世纪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既传奇又温馨!

五十年代初,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血气方刚的湖北大冶青年王荫槐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南野战部队,旋即“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在志愿军某部师政治处任新闻宣传干部。有趣的是,在祖国四川有一位年仅13 岁,活泼可爱、心地善良的川妹子汪孝玉,正在成都上中学。她怀着崇敬的心情,用稚嫩的笔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

也许是月老有意牵红绳,天公不吝赐良缘吧!信,穿云破雾飞越雄关,正好落在宣传干事王荫槐的手中。而给祖国人民复信,报告前方将土浴血枕戈,奋勇杀敌的动人事迹,正是王荫槐的本职工作。于是,王荫槐那文笔优美,充满战斗激情的复信又穿山越水飞抵四川,落在川妹子汪孝玉的手中。这纯洁的“战地飞鸿”着实令孝玉姑娘魂牵梦绕,视作珍宝!

就这样,一来二往,“志愿军大哥”和“四川小妹”远隔千山万水,伴着硝烟战火,随着悠悠岁月,通过鸿雁频频传书,他俩从素昧平生到相识、相知、相爱。待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这“天作之合”的爱情故事几度春秋,趋向成熟。

1955年9月15日,王荫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部队驻防东北吉林;汪孝玉则长成18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心里藏着一个“梦”。她积极响应祖国支援边疆的号召,毅然告别“天府之国”,只身奔赴“北大荒”工作,为的是离恋人——志愿军大哥更近一点。

飞燕传书一结同心,望眼欲穿盼团圆。到了东北,这对苦苦相恋5年整的跨国情侣,终于在黑龙江省虎林县铁道兵850农场喜相逢了。忆往事,王荫槐热泪涔涔,深情款款,他即兴赋诗一首曰:“百战归来初会面,玉卿腼腆脸绯红。识君五载早心许,相对无言在笑中。”

天随人愿。经过几多曲折,王荫槐和汪孝玉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高山流水,琴台知音。他们一片丹心结连理,千里明月共婵娟。那时,军人的婚礼不讲排场,简单而又质朴,但军营花烛闪烁着亮丽而又圣洁的光芒,羡煞几多战友和同窗!新婚夫妻更是百感交集,喜诉衷肠……

王荫槐依然以诗代言——

忆《跨国通信》:“函本寄汪误寄江,正名翰墨溢清香。喜看鱼雁飞游急,跃马扬鞭力更强。”当时,王荫槐也许是心情太激动,写给汪孝玉的第一封信错将“汪”孝玉写成“江”孝玉。幸亏小孝玉芳心似镜,及时纠错,才没使这段美满姻缘失之交臂。

汪孝玉也一度担心自己的社会关系或其他原因影响她和心上人恋爱,曾给部队领导写“血书”铭志,请求组织理解一位纯洁少女对革命军人矢志不渝的爱。

望断秋水,如今,他们终于走到一起来了,怎么能不“举眉齐案笑对天”呢?

齐眉举案笑对天

婚后,那是一段多么漫长而又短暂,艰辛而又快乐的日子啊!做个好“军嫂”不容易,随军的生活动荡不定,部队纪律十分严明。军人铁马金戈,披肝沥胆;军嫂含辛茹苦,默默奉献。

王荫槐在部队是军官,是闻名的笔杆子,本来有条件住在宽敞温暖的军营内。但他在家是独子、孝子,6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他的照顾。按规定,若是安家军营就必须将“富农”成份的老母送回大冶老家,这于心何忍?汪孝玉主动提出搬出军营,全家住进一间不足20平方米低矮潮湿的平房,并且接来了王荫槐孀居的姐姐。一家8口,三代同堂,挤住在一铺通炕上。这一住就是8年。汪孝玉既当儿媳又当弟媳,既当妻子又当母亲,她以那四川女子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挡住了东北的严寒,营造了家庭的和谐与安宁。有诗为证:“哈达湾前铁道旁,门窗半扇一间房。全家三代住通炕,人挤心宽喜气洋。”

1979年,王荫槐转业回黄石,先后担任黄石日报副总编辑、党委书记、总编辑。他德才兼备,廉洁奉公。汪孝玉在市邮局工作,爱岗敬业,有口皆碑。离休后,他们老而弥坚,壮心不已:“夫爱晚霞妻学商,不甘寂寞度时光”。几十年来,这对好夫妻辗转南北,不负初衷,相濡以沫,恩爱有加,谱写出几多感人肺腑的爱情篇章!谁曾想“一曲离歌酒一杯……头白鸳鸯失伴飞”呢?

两度横祸飞来急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

1970年9月,在东北,王荫槐活泼可爱的6龄小儿清晨送妈妈去上班,在马路上被公共汽车撞死。汪孝玉刚到单位听到噩耗便昏倒在地。从此,她落下头晕病,遇事即惊。

1998年4月2日,汪孝玉在武黄路上又因车祸丧生。弥留之际,她嘱咐大儿子王永刚:“不要让你爸爸来,他会受不住的……”王老闻讯肝裂肠断,痛不欲生!

回首往事——跨国奇缘,烽火之恋;迎霜傲雪,情志不变;夫唱妇随,相依相伴……怎堪今日天路茫茫,琴折弦断?

横祸飞来急,人间有真情。王老遭遇不幸后,天南地北许多朋友真诚相劝:“拿出报人、诗人、革命军人的豪迈气概来,挥动涌泉之笔,浓墨重彩尽情描绘光辉灿烂的晚霞,让自己活得更潇洒一些,以慰孝玉同志在天之灵。”

于是,王老动笔了。

含泪痛赋鼓盆歌

“最难风雨故人来”。朋友的慰勉,唤醒了王老的诗情。最难熬的“七· 七”忌期内,他学庄子悼亡妻,含泪痛赋《鼓盆新歌》。真可谓声声啼血,字字含情!

他们夫妻共同生活近半个世纪,风雨同舟,情深谊长。王老用心捕捉峥嵘岁月中的喜怒哀乐和衣食住行中的枝枝叶叶,一气呵成诗联百首。王老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虽无惊人之句,却是自己情感、思维、往事、新怀的忠实记录。作为资料,以告慰亡者,答谢亲友,激励儿孙。”“挥毫之余,心弦拨动,高山流水,精神为之一振,无形中从孤寂、低沉的悲怆心境,渐入敞亮宏达的精神世界。”文朋诗友喜看王老“放眼开怀观宇宙,一轮境界一轮新”,亦纷纷唱和,诗情汩汩……

西塞山诗社和市孔子学会适时将这些诗联汇编成册,名之为《情思录》。细细读之,涓涓深情沁心入肺,悠悠岁月泪雨化诗,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憾和理性的思索与回味。

特录几首以飨读者——

《让新房》:只求安泰不求华,两让新房克自家。乔入新居未半载,卿匆西去惹人嗟。

《藏书》:赏心悦目苦搜罗,学海无涯贵琢磨。幸遇爱妻资惠我,有求必应是弥陀。

《牌友来》:牌友来时喜满堂,吾卿接待热情洋。沏茶斟酒劳心意,祝福均赢寿与康。

《红岩电视机》:望似迷离听不清,红岩顿失昔日音。卿卿曾想更新代,但比下岗左右邻。

《换荧屏》:红岩老化换荧屏,选进长虹子女情。遥控频频孙辈喜,天伦享乐慰亡灵。

《保健师》:喜获身边保健师,贤妻雅爱早名驰。察寒察暖观颜色,岂忍而今撒手离。

《笑对天》:众友齐夸我乐天,而今妻去岂伤天。天天眉锁愁何益,莫若忘忧笑对天。

原载于1999年1月24日黄石日报与《统战》杂志


今日以此祭奠王荫槐老先生

欢迎分享转载 →晚霞报 报人情深【8】悼王荫槐老大哥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