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l什么意思 总括一切佛教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什么意思?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什么关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cql什么意思 总括一切佛教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什么意思?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11-02 15:02:57

总括一切佛教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什么意思?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这是佛教教导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恶?既五逆,十恶行。五逆者,杀父,杀母,杀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恶行,即杀生,偷盗,邪淫,恶口,两舌,妄语,猗语,贪,嗔,痴。所以呢,与五逆和十恶行相反的就是善行。
但世间之事,并非这样的简单化。因为没有绝对的善恶,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善恶,处于不同环境文化对善恶的认知也会不同,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能是标准化一刀切,也更不能表面形式化,而必须立足于你所在当下的实际情况。有时候看起来是善的事情,实际上是在作恶,有时候看起来是恶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在行善。一般来说有两点判断依据,第一是你言行的心理动机不是出于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恐惧或贪婪,而应该是出于帮助的念头,最好是不求回报的帮助,是你内心良知的自然流露,这就接近于金刚经中所言“若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当然无住布施是有更深密意的,此处不谈);第二就是你的言行是否如法,是不是真起到了帮助作用?第一点和第二点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比如有些人买一堆毒蛇到公园去放生,买一堆蟒蛇到海滩去放生......这种事连好心办坏事都算不上,根本不是出于自心良知的流露,完全是有所求的为放生而放生,完全是愚昧、贪婪和恐惧的流露,而且没有任何帮助效果,却扭曲了放生的本意、抹黑了放生的善事、造成了更多的伤害,这其实是杀生……
有时候看起来是恶的事情,实际上却是行善。说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以他心通知道一批强盗想谋害五百珠宝商人的生命。商人都不知觉祸事临头。佛陀想,如果不管,立刻就有五百商人丧命,同时这些强盗又造下了谋财害命的恶业。如果告诉商人,商人仗着人数较多,一定要将强盗们杀死,那么也有一批丧失生命,另一些人造下杀业。于是因地的佛陀决定自己杀强盗救商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但就凭这样救众的念头和行为反而成佛。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也许看起来是恶的事,正是行善。最基本的判断依据,就是以上提到的两点。(实际上这个小故事还有更深刻的含义,有一句话这么说,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佛陀,杀掉他!更简短的说法是临济禅师曾说过的,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在这里,杀佛是见佛的唯一办法,因为我们有关佛陀的任何概念,都会妨碍自己亲见如来。真正明白了这个才能明白在最开始所说的,什么是真正的无住相布施)
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关键在于把握住自心良知的自然流露,这也就是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在这里就可以看到,砍去繁复的枝叶,释儒在根上是相通的。儒家修行根上的东西就是致良知,在本体起用上用功,就是觉察力。儒家不谈本体空无,入手处就是致知,学者皆可行,没有顽空之虞,即使不得道也不会出偏(反而很多打坐修静者非常容易落入松静的境界,座上清明,一旦下座遇到重大烦恼,习气又会重新翻出,功夫没用了,反而成了之后真用功时的大障碍大烦恼),将致良知融于生活点滴之中,在生活中尽可能的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从观察处理日常事务的起心动念做起,逐步就会形成呼吸般的观照本能,观察到你一言一行中更细微的念头,不断消磨你的习气,修行差点的也发火,但能够觉知,觉知的同时就又在消磨习气,良性循环。所以致良知不仅是言行的指导,更是生活中的修行,修行的生活,如此绵绵密密的观照,定慧等持,也就是佛法所言的自净其意。

欢迎分享转载 →cql什么意思 总括一切佛教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是什么意思?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什么关系?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