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兽学园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淫兽学园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6 03:11:24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斋藤环——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译者 没十斤公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用户已被封杀

豆瓣 @没十斤公爵BOT

对非日御宅的调查报告



如同寿司,清酒,卡拉OK,日语中“御宅族”和“动漫”这两个词也不加翻译地逐渐远舶西洋。如今,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动漫社团,甚至这些动漫社团还有自己的网站。



曾经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Altavista,现已关闭

1999年11月24日那天,我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AltaVista搜索了相关关键词。御宅族这个关键词下大约有69420个结果,动漫大约1703605,日漫则是1356310;而漫画则更多,1997490。这意味着动漫文化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并风靡全球。

作为比较,我也查了一些其他的流行亚文化。星际迷航:447430,超人:277330,蝙蝠侠:426250;披头士:670512;辣妹合唱团:162425。至于极客这个无比接近御宅的美国名词,则是374920。

当然,虽不敢说这些数据仍旧可以反映现在的状况,但我认为它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无论如何,它证明了御宅这个词变得多么众人皆知。

每一次遇到西方的“御宅族”,我都会感觉到他们与日本的御宅族精神状态的截然不同。这些“御宅族”们同样喜欢战斗美少女吗?我打算在西方一些著名的动漫网站上做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调查,以下是我询问他们的问题。



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为什么日本动漫作品中会出现手持武器作战的年轻女孩?好莱坞电影中虽然存在着很多战斗女主角的形象,但她们大多不会是少女形象。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个界外艺术家名为亨利·达杰,他同样也描绘了幻想中携带武器作战的小女孩形象。如果你知道还有欧美语境下其他的战斗美少女形象,请务必告诉我。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正在研究这类女主角和性之间的联系。正如你们所知,这类迷恋动漫的人们在日本被称作是御宅族。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个名叫宫崎勤的御宅族犯下了连环杀人罪,最近得到死刑判决。自从宫崎勤事件以后,公众对于御宅族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即使很多理中客的人们也可能会误认为御宅族等同于恋童癖。还有,我曾经听说一个意大利心理学家认为从小观看战斗美少女的孩子们将来肯定成为性变态。所以这难道真的和性变态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你怎么看待的这种现象?

我提出的这个简单粗暴的问题竟然得到了很多严肃的回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的确刻板印象地指责御宅族的过度内向,不切实际,社交障碍。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比起大多数英语国家的网友,我遇到的这些御宅族的确相当有礼貌,且认真,他们看问题的角度独到精辟。下面,我将呈现我对于日本之外战斗美少女的调查结果。

西方的战斗美少女



首先,我先提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西方有战斗美少女吗?

麻省理工大学的M君,告诉我了一个美国很有趣的现象。

最近电影《吸血鬼猎人巴菲》被影视剧化,故事关于一群十几岁的青春女孩狩杀吸血鬼。如今这种战斗女主角的故事越来越在电视上流行。还有就是《战斗公主希娜》,我认为她的年龄可能介于青春期和大学生之间。

美漫之中也有很多年轻的超级女英雄形象。《X战警》中有一个13岁的女孩。她在一开始还是个小女孩的形象之时非常受到人们欢迎,但现等她成长起来,就无人问津了。



M应该知道我认为神奇女侠中的亚马逊女战士和战斗美少女形象是不等同的,并且知道美国的战斗女主角仅仅是强大有余,“可爱”不足。她认为凯蒂·普莱德是一个例外——因为她至少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年龄偏小。

战斗女主角大多出自通俗小说。有一个叫梅赛德斯·拉凯的作者曾经创造过少女战士的形象。还有一些周末晨间动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形象。例如《神奇双胞胎》还有《史酷比》,但很少会涉及到暴力。

我会在第5章结尾提到M君涉及的这些作品。然而,这类作品中的女主角的确受到了美国的欢迎,也像日本动漫一样遍及世界,在增长的数字背后,当然也存在着某种症候性的原因。

关于战斗美少女,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君说:“除却奇幻作品和漫画,我什么都没有想到。”但他也提到了近来走红的“坏女孩”题材。Anime.net的网站运营丹·霍利斯称美漫中也存在很多战斗美少女的形象,但大多数作品都不值得一看。还有科罗拉多大学动漫研究社团的一名成员列举了一部动画电影叫做《宇宙奇趣录》。然而,依我看来,这类作品实际上和亚马逊女战士毫无任何差别,不属于战斗美少女题材。

来自西班牙的动漫粉丝R君则说全副武装的女性角色在欧洲历史传奇中并不罕见。他侧重的角度是作为欧洲文化传统的战斗美少女。同样,他也列举了诸多事例,起始于圣女贞德以及野蛮人柯南中的猩红桑娅。但他的问题在于,除却圣女贞德这个例子以外,他混淆了战斗美少女和亚马逊女战士。因此,便错误地举了1969到1970年代很多科幻电影的例子,Otaku.com的网站运营埃里克斯·麦克拉伦同样指出了战斗美少女在欧洲文化中十分常见。但他给出的例子却是圣女贞德,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皇,以及亚马逊女战士,和R君一样,他也困惑于这个概念,并将其泛化为女战士或英勇的女性形象。

考察唐·卡梅隆的《禁止热情》和克里斯·巴查罗的《X一代》时,格林威治大学的M君指出,即使数量和日本相比相形见绌,但英美文化之中的确有战斗美少女的形象。他同样指出了我前面提到过的《坦克女郎》,并将其视为一部真正的例外性质的作品。换句话说,他说,这类题材,诸如漫画,动画,小说,电影在英国并不很常见,当然,漫改电影也是少之又少。

M似乎对于日本御宅的情况很是敏感,他的分析主要来自于动漫,并可以视为可供参考的内容。下面是他的评论摘录。



当《攻壳机动队》被动画化时,草薙素子少佐失去了她的武器,以及其萌点。但她这一形象依然令人震惊,这部动漫在美国的大爆原因也主要因为这一点。

我并不认为吸血鬼猎人巴菲是一个强壮的女战士。她是那种典型的美国乡村女孩,比起猎杀吸血鬼更适合约会,购物——好吧,这样分析看上去是可笑的。但我认为对于美国高校少女的刻板印象终究会和日本不同。

他对于魔法少女题材的见解同样有趣,主要关注于她们的变身。

我从来没看过《小魔女萨莉》,但看过《魔法骑士雷阿斯》,以及《守护天使莉莉佳》,还有《美少女战士》。我认为这些作品并非喜剧,更应被归属于超级英雄类型。因为我丝毫不会感觉这类故事会有什么可笑之处。

变身和秘密身份内容令我想起了美国的超级英雄作品,例如超人还有蜘蛛侠。她们也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当她们换成了超级英雄的服装,就获得了超级英雄的身份。这难道不是一种影响吗?

但下面这位则指出了动漫将主角年轻化的倾向。

令我感到惊诧的是动漫作品的女主角看起来往往比实际年龄年轻。例如《猫眼女枪手》中的米妮-梅看上去只有14岁,但实际上已经17。那么这种年轻化是最近以来的风尚吗?在近来的《超时空要塞》,《科学忍者队》中,女主角甚至更为年轻。和之前的《银河女战士》和《猫眼三姐妹》 相比,就能明白一个道理,日本动漫的大方向就是这种越来愈年轻的角色。



《美少女战士》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同时勾连了“魔法少女”与“越来越年轻的女主角”两种倾向。也许《美少女战士》才是在这场调查中重要的话题。我逐渐发现西方“御宅族”和日本御宅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说过,在这一方面的见解因人而异,但我听到过的最多说法就是“这些是面向小女生的作品”“过多的过度解读将会使你陷入其中”,或者说“我们社团根本不让我们看这类作品”;很多的回应都是负面的,甚至有人将此视为一个笑话。

一个来自芬兰的动漫网站运营A君,是唯一一个强推《美少女战士》的人。同样,他也相当熟悉日本御宅。他也很喜欢《游戏王》和宫崎骏。他以前是个影迷,但自从接触到了动漫之后就不再看电影。

他同样说自己列举不出来西方的战斗美少女形象。最初,他也认为《美少女战士》是子供向的作品。但最终有一天,他还是看了,然后突然间成为了自己的最爱。他说他之所以喜爱这部作品,也许是因为喜欢这类有着超自然力量的女孩。但他不喜欢色情化的作品,他不相信那么可爱,纯洁的月野兔会做出那样变态的事情,更不认为它将导致性变态。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h漫。但在芬兰你能找到的动漫也就只有5部热血漫。因此芬兰有很多热血题材的粉丝。这里,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动漫粉丝,自然需要克服很多问题。我追过的第一部番叫做《超神传说童子》。自从那时起,我开始爱上了动漫。现在我的爱好已经从以前的色情+热血题材转变为了浪漫喜剧题材。色情性质的作品我其实看得不多。魔法少女题材我知道的作品也只有《魔法少女砂砂美》。西方这边我只知道有这类魔法少女题材的小说。



藤崎诗织

还有就是游戏《心跳回忆》中的动画表现也很棒,我很喜欢。我听说居然会有藤崎诗织的MTV还有粉丝俱乐部,这让我感到很怪,难道这类MTV不会虚化虚构和现实吗?

而以下这篇电子邮件的作者则酷爱日本。“等我兵役服完了之后,就会去日本。”我将这些回复结合起来,就会发现,事实和我的推测相差不是很大。我几乎可以很明白的确定战斗美少女是日本的特殊产物,并最终得出结论,同类角色并不在西方存在。至少,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它们不存在。

但是我从来没有将眼光投向真人实拍作品中的这类角色,实际上,很多女性角色和战斗美少女极为相似。我相信,一切只不过是在日本,动漫的影响实在过于巨大而已。

动漫与女性主义



凡尔赛的玫瑰

哈佛大学的本杰明·刘是一动漫死忠,他对此曾经用日语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以女性主义角度切入该现象。刘君列举了《小甜甜》,《我的女神》,还有《电影少女》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就是物化女性。他同样也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凡尔赛的玫瑰》,《魔女宅急便》以及《美少女战士》,在这些作品之中,女性表现得十分男性化,在变身之后,甚至可以成为女巫。他将此归结于女性形象的象征提升。他甚至称宫崎骏是一名女性主义制作人。

当然,对于这种对比法,我还是有些质疑,也对于他没有提及《美少女战士》之前的战斗美少女形象而感到失望。但是他的视角很有用,因为提到了动漫背后的性别特征。就在我提出观点之前,他就已经提出来了。

刘指出的第一点就是大多数日本动漫的英雄都很年轻。最重要的是,在美漫之中,英雄形象大多为成年男性。而日本则正好相反,日本动漫的主角大多是尚未成年的男孩女孩。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刘君否认战斗美少女与性变态之间的关系。

1: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日本人的性取向和别国人有所不同。

2:日本动漫经常会有暴力内容,但日本并非崇尚暴力的社会。

3:即便大众媒体真的能够反映社会问题,动漫和社会意识形态依旧不能划上等号。

4:不可以说所有的动漫制作人都是变态。

5:日本的动漫产业和美国的影视产业一样。换句话说,二者有着相同的接受方式。因此,二者之中的年轻女孩形象不可能从根本上有差异

根据以上原因,与其将战斗美少女视作男性欲望的产物,不如对这些角色的存在给出更为理性的原因。

A:在日本,女性的地位是暧昧的,也是纠结的。而战斗美少女的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出口。对于日本年轻女孩,她们的将保护自己,还有保护她所爱的人作为自己的价值。

B:女性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与性挂钩。女性必须挣脱出男性对于年轻女性的期待,并宣称自己的性独立。那些性征成熟,强大的女性将自己的形象表现在外在,标志着另一种形式的女性独立。

动漫作品的少女主人公之于日本年轻人同样类似于这种逻辑。日本的年轻人在这种意识上较美国同龄人弱。美国人从小便鼓励独立,而日本则是基于年龄等级制。而在流行文化中,动漫主角需要打破“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这一刻板印象,那么在战斗美少女动漫作品中,她们是如何打破这种性别偏见的呢?

C:有些动漫角色作为性欲客体存在,但决不是所有的战斗美少女都是为满足男性的性欲所存在。比如说娜乌西卡,Iyari,她们也是吗?美少女战士对于我而言实在是太过幼稚,而《街头霸王》里的春丽对于我而言过于健壮,过于独立,但她同样也是“御宅”偶像。

D:战斗美少女战士这一形象由传统女性形象演变而来。她们也许是“弱女子”形象的代表,由于幻想永远是基于现实。因此年轻女孩永远是一种柔弱的存在,她们无法战斗,除非变身成战斗形态。

分析战斗美少女形象的人们很多都遗漏了其背后的社会现象。有些人很可能会产生性问题,并沉浸于动漫的世界中。对于无法满足于现实的人们。这种虚构文本相当于没有现实世界参与的天堂。但它绝不会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动漫也不会造成现实的性变态。只有变态的人才会从中发现性变态的存在。

我喜欢《电影少女》。因为我被这种可能性和想法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年轻的女孩跳入电视屏幕,和怪物作战。我宁愿希望这种魔法是真的。我梦想着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创造某种不可能的现实。

刘君的分析相当精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正确的评论角度了。我被他的解释震撼到了,因为他提到,日本社会中被歧视的不仅是女性,还有少年,儿童,又在他论证“日本动漫和美国影视业同构”时,他对于社会的观察暗示着动漫也许是幼稚的,但也是在文化文本研究中不可或缺的。

一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动漫粉丝可以写出如此精准的论文,对于日本的研究如此透彻,委实令人震惊。我已经说过,这一点就是日本的御宅族和日本之外御宅族的本质差异。日本的动漫粉丝聚在一起,也不过萌来萌去,交流那些陈词滥调:我们永远无法期待他们能得出这样的批评。即使他们严肃地说话,也不过是像角色扮演而已。

然而,我也不能完全肯定刘的所有判断。他对于社会压迫结构将动漫投射为一种范式。但这种论文很容易否认动漫的独一无二性。还有,应当警惕其与女性主义走得过近,我感觉斋藤美奈子已经说过了这一切。所以我将持续关注动漫和御宅族的性欲望。



动漫,变态,性欲

所以动漫与性,特别是性变态,又有什么关系?动漫在日本的发展,又有什么特殊之处?

前面我提到的,西班牙的R君曾经说过,对于欧洲大多数动漫发展的问题在于审查制度。在西班牙,即使宫崎骏的《红猪》有一丁点成人内容的涉及,也要不得。这样下来很多日本动漫无法在西班牙上映。h向的动漫更是审查的风口,以至于他们一向认为,所有日本动漫都应该被禁。似乎审查的反应有些过激。当然,这种过激反应不仅存在于西班牙。问题在于,日本动漫为什么必须置于西方的标准,并为之设立很多性禁忌。

M君前面也详细地说明了英国对于动漫的接受度。

在英国接触到动漫也很艰难,《超神传说童子》和La Blue Girl的性别被改成了女性,因为不希望观众将他和紫锂辉石之间的关系视为同性恋。这些内容对于我而言无关紧要,但似乎是由于这部剧的目标受众是女生,主角也是女生,所以很多女生可能将自己代入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御宅族”会在同人的尺度上大做文章,因此取笑原作的道德纯洁感,和欧美那些漫画粉丝所做的事情一致。但我也不相信这些同人作者都是这部动漫的粉丝。



《美少女战士》四大天王

尽管埃里克斯·麦克拉伦说“宫崎应当判死刑”。但他也讽刺地说:“为什么那名意大利心理学家不提一提天主教牧师?”“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变态御宅族’这个词仅仅会存在于脑残的政客,喜欢搞大新闻的媒体,以及受虐狂的脑中。”

“《新世纪福音战士》很无聊,唯一有趣的就是可驾驶机甲,”丹·霍利斯如是说,“从魔法少女题材的作品中寻找性是一件很错误的事情。”他认为,战斗美少女和“御宅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美少女战士》,《小红帽恰恰》,《飞天少女猪》,《魔法少女砂沙美》都是面向小女孩的作品。“如果你真的认为里面会有性变态,那么你先自己反思一下自己。他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精神分析线索。”

来自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P君则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拥趸,他也提到了“御宅族”和性之间的联系。

“御宅族”不是变态的代名词。在美国,“御宅族”意味着狂热的动漫粉丝,和“迷航粉”一样。当然很多人仅仅是想要看大尺度的成人向动漫。但真的是“动漫”令他们如此的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即使没有的动漫,他们也会观看真人AV。我观看动漫的原因仅仅在于故事的深度和复杂的角色令人入迷而已。

即便如此,有时我还会被那种手持武器的儿童形象所吸引。我现在已经21了,但《美少女战士》我基本上每集都看。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发现它和愚蠢的美漫完全不同,由于好奇心驱使,我便一直看了下去。逐渐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类作品。不是因为我喜欢战斗少女,而是因为它在奇幻方面上的内容。我根本不是变态,我经常和女朋友约会。我并不认为动漫粉丝还有“御宅族”应该被如此差评对待。

而至于B君,科罗拉多大学动漫社的副社长,他相当喜爱《新世纪福音战士》和宫崎骏,但他认为自己也许和日本御宅族完全不同。



我喜欢战斗女主角题材的剧集,例如《泡泡糖危机》。动漫中的女性都很美丽,又很独立。我对那种天天卖萌的とても可愛い女のこ不感兴趣。我喜欢的类型是《泡泡糖危机》的Priss,一个类似于机车女王和摇滚歌手的形象。

我喜欢那种聪明而有攻击性的女人。那种像我一样擅长于数学和计算机的女人。那种文静,可爱的不是我的菜。当然我也不喜欢年轻女孩,我喜欢的大都是和自己同龄的。

B君理想中的女性我认为是那种菲勒斯母亲。他而当然和其他御宅不同。甚至可以说,他喜欢的动漫角色和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两样。这种一致性使他不属于御宅族的范畴之内。

正如我们所见,大多数被采访者都不认为“御宅族”或动漫会与性变态有什么必然联系。有些在现实生活中会有着自己的正常对象,比如B君,但有些没有。然而,还有人指出大多数“御宅”是男性,并且不会和异性有着过于亲密的来往。这一点和日本没有什么不同。

战斗美少女与文化背景

哈佛大学的M君是宫崎骏的粉丝,他相当喜欢《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他详尽地分析了战斗美少女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少女漫画。大多数都是女生向的作品,所以女主角是年轻女孩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美少女战士》的理想观众是小学女生,即使有很多男生喜欢,但大多数粉丝都是小女孩。当然我本人不是《美少女战士》的粉丝;我更喜欢那些目标群众是成年人的作品,比如说《超神传说童子》,还有《橘子酱男孩》。

御宅族之所以能对于动漫和游戏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是由御宅这个群体自己所设计。



性与动漫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仅仅为了刺激感官的黄色动画固然存在,而且不仅限于动漫,漫画,还包括一些电视游戏。事实上,《心跳回忆》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Datekyo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御宅族们的理想型。但为什么这些会出现在日本呢?日本男人大多数是性压抑的。她们并不像日本女人那样精力充沛。这一点是日

动漫,漫画,电脑游戏在日本比其他国家更为流行。美国也有漫画与电视游戏。但大多数不会将儿童视作目标受众。“卡通”则是面向儿童,甚至面向家庭的产物。年轻女孩作为主角也很常见。但男生们大多不喜欢这类作品;他们更喜欢动作与暴力性质的作品。但随后,在14岁之后,大多数美国男孩丢下游戏,开始追女孩。在美国,很少有14岁以上的男孩仍然热衷于游戏。

较之其他社会,日本对于御宅族的生活习惯较为包容。如果一个动漫角色成为了人们的偶像,这在美国几乎是天方夜谭。很多美国女孩也会震惊日本的同龄女生居然会穿水手服作为校服。在一个强调单纯的社会,很难拒绝这种物化。这并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文化差异。当然,我也只能站在美国文化背景上来看问题,即使我本人,也难逃刻板印象。我会认为水兵月这样的角色,不利于女性追寻平等地位,只能令女性客体化。《美少女战士》在美国播放了一年多,但并不对那些“御宅族”们的胃口;事实上,热衷于观看的,几乎都是非常小的女孩子。

迪士尼的目标观众是所有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不惜血本聘请著名演员配音。但即便如此,它们的吸引力还是不如日本动漫。动漫与其他的“御宅”活动很大程度上了改变了人们。他们对于这些作品的认同度远远高于迪士尼。但就在“御宅”文化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你可以说,动漫和拓麻歌子完全不一样。而《美少女战士》则处于中间状态,对于普通观众和御宅族都会很有吸引力。



《超时空要塞》中的虚拟偶像:莎朗·埃普

我不敢相信Date Kyo会真的成为一名偶像。我认为这种冲破限制的技术很有趣。我的一些朋友们买了她的CD。这是一件很酷的事,但是看这种录像让人感觉怪怪的。她似乎在努力地成为真实,但是动画角色永远不可能是真实的。“御宅族”也许会喜欢水兵月,但他们知道她并不存在。如果水兵月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他们一定会感觉很诡异。也许如今世界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虚拟偶像的到来。如果技术有所进步,这种偶像很可能会相当受到人们的欢迎。而现在,还纯粹是猎奇。

也许在美国,永远不会有那种类似于美少女战士的可爱英雄形象。但我感觉很多美国人实际上很喜欢这类,但还有些人对此摸不着头脑。这类角色可能可爱的就像小孩子,因此会有恋童癖的嫌疑。然而,我相信,美漫的未来,也会逐渐产生这种“可爱”的形象。

M君提供了一些很有趣的,可供我们了解美国人的禁忌意识的有趣材料。女子高中生们所穿着的水手服的确值得我们注意。近来日本对于此类制服的狂热包含了无可避免的,对于青春女子的纯粹狂热。至少已经涉及到了制服崇拜。但极端一点来看,结合了水手服与年轻女孩的迷恋暗示着某种多层化的变态,包括同性恋,服装崇拜,还有恋童癖。

他同样也涉及到了这一段“转换”。

可爱的年轻女孩也许最终会成为一个强大而成熟的女人。这种二重性令一些成年的男性“御宅”对自己的伴侣有所期待,希望对方帮助自己不断完善。

我相当同意这种“转喻”,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叙事。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J君,J君是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同样也是《游戏王》的粉丝,他注意到战斗美少女在西方的电视,电影中实属少数。并认为《终结者》和《尼基塔》是两个例外。

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动画种类较少吧。迪士尼大多数角色都在尝试接近现实,观众也想看到现实。因此,战斗美少女就变得不可能。那种“大眼睛,小五官”的角色是日本的特产。

我对过一些相似的研究,将战斗美少女题材的动漫称为“魔法少女”,并且指出她们即很强大,但同样也极其富有女人味。如果她们想要的话,伤害男人是分分钟的事情,但男人都很爱她,他们对此发狂,充满了激情,难道这不正是吸引“御宅族”的内容吗?



前面提到过的D君,则指出战斗美少女动画面向性变态,并由此获得收益。他以《魔法少女明琪桃子》为例,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小孩子,但是那种形如《极黑之翼》中的战斗美少女则明显是为性变态所准备。他注意到了她们所穿着的盔甲,并说:“这样的衣服实际上并不实用,也不必要。”至于《魔法少女砂沙美》。“变身之后甚至连穿衣服的必要都没有,这套衣服只是在暗示她的力量而已。”

亚洲情结?

我这里列举的最后一篇电子邮件和其他并不相同,它来自于一个很年轻的白人,他每天除了动漫几乎别无他物。他同意了我把他的这段话公之于众,但前提是匿名处理。所以在下面,我把他所说的一切都引下来了。



你的观点很有趣,当我很小的时候,《超时空要塞》,《宇宙战舰大和号》等作品是我的最爱,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动画是国外制作的。我高中时,重新发现了动漫的乐趣。我的人生几乎完全被改变了:周围所有的朋友都来自于亚洲,我大学的专业也是亚洲史。我的父母很不了解我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对亚洲感兴趣。有时相当怪异的是,动漫改变了我对于女生的理想型看法。

亚洲的这些一切一切对我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动漫则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日本,中国满族以及韩国。我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亚洲人,其中有一个女孩来自日本新泻。

我出生在一个美国郊区的一个白人家庭,在很小的时候,基本上无法接触到亚洲的一切。最多不过是说过“我未来想要当忍者”,还有我祖父曾经说过关于日本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似乎也曾经看过动漫和功夫电影。那会,我的学校里也基本上没有亚洲学生,只有一个是ABC。

9年级时,我开始学跆拳道,认识了一个美韩混血的女生,然后我们开始约会。我们两个的感情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说,总之最后我们分手了。



在分手之后不久,另外一个朋友给我看了一部《吸血鬼猎人D》。我那几天里十分自闭,于是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日没夜地看动漫,几周以来,都在以动漫弥补自己的悲伤。

即使至今,我依旧惊讶于她竟然和动漫里的女孩一模一样。一方面,她很可爱,另一方面,却又十分强大,十分危险。她的外表看上去也相当像动漫里的人物,她眼睛大大的,看起来相当富有魅力。也许是因为她是混血的缘故,总之,她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

逐渐,《魔物猎人妖子》取代了她,成为我心目中最可爱的女孩。如果动漫中的这些角色变成了现实,我肯定也会喜欢上他的。曾经一名日本心理医师半开玩笑地告诫过我不要再看这类动漫,否则我将会把动漫里的女孩形象变为自己的审美标准。我始终记得这句话,却从未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过任何分析。

但我丝毫不认为自己是变态。首先,我不喜欢h漫,只喜欢高桥留美子的作品,《乱马1/2》和《DNA⊃2;》。这学期,我写了一篇关于《乱马》性别形象及其搬演的论文。

我逐渐爱上了亚洲文化。除了动漫以外,最近也再读欧洲史和亚洲史。在步入大学之后,我开始和一位韩国同学交上了朋友,他也和我一样喜欢动漫。最终,我发现,自己周围的朋友都是来自韩国,中国,或者日本。即使我根本不会说韩语,但和他们交流毫无压力。我是班里唯一的白人,这听上去有些奇怪。但是,在很多人眼里,韩国人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那种势利小人。即使在我有了这个韩国朋友很久以前,自己的几个白人朋友似乎就不太愿意理我了——原因可能有很多。你知道什么叫同好吗?我和亚洲文化的奇遇戏剧性地改变了我。

我之所以喜欢动漫,也许是因为它和我的几个前女友的象征联系。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和亚洲女孩约会。对于我而言,亚洲女孩和白人女孩一样富有魅力。无论是白人还是亚洲人,我认为所有的女孩都因为可爱而美丽。我从不听信对于亚洲女孩的刻板印象,只信服自己的经验。我敢保证这一点和其他美国人不一样。你是个心理治疗师,似乎你会对我做出那种判断,但我知道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有时,当我环顾四周时,我会发现周围除了我以外,都是亚洲人。他们似乎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我也很好奇,自己的举动在他们眼里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动漫的指责似乎过于浅薄,因为一旦你陷进去越深,事情就会变得没有那么简单。

而我的母亲,则认为我的这种转变来自于某件事情。

我两岁时,全家曾经一起去西雅图旅行。遇到了一个日本的家庭,他们也有一个和我一样大的小女儿,但我父母说我似乎追来追去,还用手挠那个女孩,不让她回去。我父母感觉很不好,并且给那一家人道了歉,但他们似乎根本听不懂英语。这件事肯定某种意义上刻印在我的无意识中,但我却根本没有意识。以上是我可以写的一切了,如果你真的需要把他写进去或者出版什么的话,不要用我的真名。我今年12月去日本,去新泻见一个朋友。一直呆到明年1月。

我爱日本;甚至喜欢它臭名昭著的军事文化。我越是了解东亚文化,就越喜欢浮世绘,谷崎润一郎的小说等等,此外,我还很喜欢Cibo Matto的音乐,以及源平合战。我认为日本是一个神秘,矛盾而迷人的国家。

我丝毫没有“分析”这段自我陈述的意图。他这种情况当然并非典型,但也许并不是那么独一无二。我仅仅想要强调“动漫粉丝”的不同倾向,以便防止对于这个群体过于简单粗暴的误解,或将动漫视为洪水猛兽,仿佛它的到来会令一切“宅化”。

在阅读他们的电子邮件留言时,我逐渐发现,日本的御宅族有些出奇地一致。比起多样性,他们更像是在集体表演,这莫非是一种惊人的单调性?我的结论是,这种单调性不可避免,它有可能被视为表现性空间的单调性,在这种空间中,作者的创造力和接受者的敏感度之间达成了某种过度的统一。在最后一章《论菲勒斯少女的出现》中,我会提及更多关于这种特质与战斗美少女的存在之间不可避免地联系,并将此称之为“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 →淫兽学园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