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大全: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地理知识大全: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发布时间:2020-10-14 20:50:35

  【导语】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下面是本站分享的地理知识大全:潮汐是怎样产生的。欢迎阅读参考!



  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我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那么,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古时候,很多贤哲都探讨过这个问题,提出过一些假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地球和人一样,也要呼吸,潮汐就是地球的呼吸。他猜想这是由于地下岩穴中的振动造成的,就像人的心脏跳动一样。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我国古代余道安在《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写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他们都指出了潮汐与月球有关系。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从而科学地解释了潮汐产生的原因。


  原来,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扩展阅读:


  地震的分类


  地震俗话说就是地动。是什么原因引起地震的呢?古代,人们对地球知识缺乏了解,以为人们脚下的大地是驮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鲸鱼累了要翻身,便造成了大地震动。也有的说是“大地发怒”是对人的“抱复”等等。科学家告诉我们,地震不过是地壳急骤颤动的自然现象。由于引起地壳震动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我国和世界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深度通常多在60公里以内。大致70-300公里深的地震,称为中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直到700公里左右的,称为深源地震。震源在深处的一切地震带通常与远离南美洲及亚洲海岸线的太平洋深海海槽的走向相合。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海槽是地壳几块庞大移动部分相互碰撞、彼此积压的所在位置的标志,挤压相持一时期后,岩石开始变形,当岩层变形超过它所承受的限度时,就会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地震。这种看法是一种比较能说服人的见解。


  不久前,美国加州地层研究学院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地球表层经常出现的强大风力,可能是诱发地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1986年9月及1987年10月,加州南部地区先后发生过几次4.5级的中度地震。这几次地震发生前,这位科学家对该地区风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监察及记录。他发现,每当地震前的4-6个星期内,地震区都出现了一连串异乎寻常的强烈高气压,导致加州海岸附近数百里的太平洋上产生强风。他认为,这些高气压及强风引发了地震。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


  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做火山地震。这种地震是与爆裂式火山的猛烈喷发同时发生。他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如喀拉喀拉火山爆发时引起的火山地震,激起海浪高达30米,竟把150公里外的雅加达市的墙窗震裂。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往往是由洞穴的崩塌所引起的。例如,在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区,溶洞的偶尔崩塌或大块岩石坠落,都可以造成小地震。盐丘和松软地层经地下水冲蚀后,也能发生塌穴。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有时在人为条件下,也可能引起陷落地震。例如地下矿体被采掘后,使周围的岩石失去支托,往往会引起崩塌而形成地震。这种地震有时也能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国家,特别是煤矿中常有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 → 地理知识大全:潮汐是怎样产生的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