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的七绝诗词《渡湘江》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杜审言的七绝诗词《渡湘江》赏析

发布时间:2020-10-15 19:20:32

【导语】《渡湘江》是唐初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七绝,当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此诗首句写忆昔游而悲伤,次句写见花鸟而哀愁,三句自伤南窜之身,末句自比江水作结。下面就和本站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

赏析】


  作者杜审言渡湘江时,正值春光明媚的时候,但这些优美的风光在被贬的异乡人看来,无一处不充满悲愁。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回忆,诗人首先想到的是过去畅游园林的乐趣,如今在被贬途中,心中的酸楚自不消说,那昔日的游赏在今日看来也不过是一个“悲”字。“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用一“悲”字贯穿,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使得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


  “今春花鸟作边愁”句写今日情况。现在是花红柳绿,鸟儿婉转啼鸣,真是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经历,那花和鸟便“作边愁”,也含愁带恨了。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把心中的悲情移到眼前的美景,景便带上了悲愁色彩。此外,诗人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正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个“作”字,语意双关。既象说花鸟,又是说人,亦可理解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机趣。


 

 扩展阅读:杜审言的人物生平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审言凭借自己才能过人,为人高傲,被众人忌恨。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有一次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问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他的自负傲慢就像这样。后来审言因事获罪,被降职为吉州司户参军。到武则天将他召回,准备重用他时,问他:“你高兴吗?”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受职为著作郎。后来他又任修文馆直学士,直到他病逝。当初审言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审言年轻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他身后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诗。


  


欢迎分享转载 → 杜审言的七绝诗词《渡湘江》赏析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