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一中 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陪伴”!来听听他们在德令哈的春夏秋冬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德令哈一中 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陪伴”!来听听他们在德令哈的春夏秋冬

发布时间:2020-08-04 20:38:45

海拔3000米,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12月的早晨,高原上的阳光依旧强烈,瞬间为这座“天空之城”镀上一层灿烂的金。天空愈发湛蓝,白雪覆盖的远山更显巍峨。

“这里是不是很美!”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操场上,刚陪学生跑完800米的郭燕,气喘吁吁地笑着,露出一口大白牙。高原地带,含氧量低,冬天尤其。许多来自平原的人,走得快些都会喘。为了督促班上学生爱上适量运动,长发飘飘、个子小小、体能过硬的班主任郭燕,时常陪伴学生跑步。

从空气湿润的西子湖畔,到高原气候的巴音河畔,这是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陪伴”。来自杭州滨江区的三位浙江援青教师郭燕、来燕红、杨斌,原本在2020年1月就要结束在德令哈一中为期一年半的支教,但他们自愿申请将支教时间延长到3年。

三位70后援青老师,给这座诗意的高原城市带来什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延长支教之旅?2019年岁末,记者来到这里,聆听他们在春夏秋冬里的故事,寻找答案。

春·生长

“我从来没有听谁像黄教授那样念过海子的《日记》,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诗歌的魅力,教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德令哈市第一中学2018级8班的逯修瑞至今仍对3月24日的那场海子诗歌赏析及阅读分享会念念不忘。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德令哈因为诗人海子的诗扬名。3月24日是海子的诞辰,郭燕特意邀请自己的大学老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岳杰不远千里而来,成就孩子与家长们一次难忘的记忆。

3月的德令哈朔风凛冽,海西州图书馆4小时的分享会却“春意”涌动。“让我的老师和我的学生在这样特殊的日子‘相遇’,是让孩子爱上文学的好机会。”郭燕说。

这也是郭燕到德令哈一中当上2018级8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后,为班里组织的第二次亲子阅读分享会。而课外举办阅读分享会,是德令哈一中从未有过的实践。

“一切都在生长”——阅读分享会的名字,来自海子《日记》的一句诗。杭州老师带来的新理念、新模式,也不断激发当地孩子的“生长”:在每天的随笔里,他们和“郭姐姐”用写作交流;在英语老师来燕红频繁的课堂互动中,他们找到表达的欲望;在数学老师杨斌的“周周清”试卷里,他们发现学习的门道……

“教育不仅要点燃学生,也要点燃家长,家庭和学校一样重要。为了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年初开学时,我们决定‘送奖上门’,从而拉近了家校关系。”性格开朗的来燕红说。把学生的寒假作业评出一二三等奖,再由老师亲自送奖上门,感谢家长的配合——这样的举动,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自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高级教师杨斌,则显得有些内敛深沉。他默默将每个学生的特点看在眼里,在周末免费“开小灶”,“推一把”优秀的孩子,“拉一把”基础差的孩子。“学数学是慢功夫,必须花时间。既然来了,我就想给孩子们多一点帮助。”杨斌说。

夏·梦想

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校园里的一棵沙枣树下,藏着2018级8班孩子的“梦想”。

今年“六一”,是该班孩子迎来的最后一个儿童节。在长河中学做了多年班主任的郭燕,想把杭州的“告别儿童、拥抱少年”仪式带给德令哈的孩子们。“长大,需要仪式感去强化。树立梦想,可以让孩子们飞得更高、更远。”

那是德令哈最美的季节,绿意爬满枝头,丁香花盛放,榆钱树结出甘甜的小果,沙枣树开出清香的白花。少年们把自己的短期目标和梦想写在纸上,放进小瓶,埋在沙枣树下。和梦想一起种下的,还有两坛“状元红”。郭燕说,希望中考结束后,拿出“状元红”,为孩子们庆祝。

“以前班上成绩好的学生,只说自己要考本地最好的大学。现在有孩子跟我讲,他要考浙大!”杨斌曾经在偏远地区学校任教过,他最清楚欠发达地区不缺聪明、用功的孩子,缺的是更高的眼界、理念和目标。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逆水行舟、顺水行舟,有个别孩子竟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因为从来没见过现实中的船。

要让孩子们看到广袤的世界,建立更高远的理想——三位老师用各种方式创新课堂,提升孩子们的眼界和自信。

曾到过40个国家的郭燕,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都将旅行经历做成教案。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讲到如何分辨猎豹和花豹,再讲到东非动物大迁徙,鲜活的图片、视频和故事,将学生带入万里之遥的神秘非洲。

在郭燕的努力和社会公益力量的支持下,如今,2018级全年级每个楼层都有了孩子们热爱的“书吧”,书架上放着各种名人传记。各种职业的嘉宾也被引入课堂。郭燕让每个孩子都树立一个榜样,写一句座右铭。“我想让孩子们把目光放长远,明白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为之努力。”

在来燕红的英语课上,八九成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刚来时,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自信开口说英语。于是我每次上课都让学生们喊,英语是最简单的!”来燕红引入浦沿中学的TOP英语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孩子们终于愿意开口说英语了!”来燕红一头利落的短发,在课堂上就像一团“燃烧的火”。曾经安静的英语课堂,也变得和她一样“火热”。

理性的杨斌,也在数学之外,向孩子们讲述自己从安徽农村娃到杭州老师的奋斗经历。“我想告诉他们,我能做到的,他们也可以。只要肯努力,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

“学好英语,我也可以环游世界”“读好书,我也能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孩子们诉说着自己的目标,眼里闪着自信的光。

秋·收获

“来老师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有关两个女儿的内容。老师们都很想家。我们很感激他们,为了我们,离开自己的孩子。”2018级8班学生奕丽琪感恩地说。

来燕红有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二,一个刚过5岁生日;杨斌有个刚念高一的儿子;郭燕也牵挂着自己年迈的父母。“一人援青,全家援青”,他们的背后都站着全力支持的亲人。

“因为这里气候干燥、海拔高,我常常失眠、流鼻血,还放心不下远在杭州的两个女儿。但这里的孩子实在很需要我。”来燕红说,“我是带着我丈夫的支教梦一起来的,他以前是科学老师,我和他都想为西部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他对我说,你继续安心支教,德令哈的孩子需要你,家里有我。”

为了让基础差的学生跟得上进度,来燕红利用周末时间给后进生开“小灶”。她负责两个班100名学生的英语教学,刚接手的时候有30多名学生英语不及格,这学期开学,不及格同学已减少了一大半。

今年中秋假期,在杭州几乎不下厨的来燕红,为孩子们烧了一桌杭帮菜。顽皮的孩子们还坐塌了来燕红宿舍的小板凳。“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喜欢自己的老师,学生们才会更爱学习。”来燕红爽朗地说。

在郭燕眼中,陪伴是“双向”的。双休日、节假日她都会去海西州图书馆自修室看书,孩子们如果愿意来,就可以一起学习。最多时,和郭燕一起自主学习的孩子有40多人。

今年中秋,郭燕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自修室,看到自己的座位,一下湿了眼眶。桌子上放满了孩子们为她准备的月饼、零食和饮料。“不少孩子宁可放弃和家人出去玩的机会,也要来图书馆陪伴我。原本我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想不到如今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陪伴。”郭燕说,这是作为老师独有的获得感。

对孩子们来说,从没遇上周末还能陪伴他们的老师,格外珍惜。逯修瑞时常会让妈妈多准备一份早饭,带给不太注意吃早饭的郭燕。个性直率的来晶梅直言一开始不喜欢杨斌,因为数学太难了。如今在老师的帮助下,提升了数学成绩,杨斌也成了她眼中帅气的“斌哥”。

“离家那么远,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心里很愧疚。但看到这里的孩子越来越接纳我,班上的尖子生越来越多、后进生越来越少,一切都值得。”杨斌说。

冬·期盼

12月的高原,耐旱耐寒的沙枣树依然茁壮生长。眼下,正是学生们迎接期末考试的冲刺阶段。“上个月的期中考试,8个科目考试平均分,8班全部拿到年级第一。学生们被优异成绩鼓舞,学习上更加努力了。”

从七年级8个平行班起步,2018级8班从7科目中3科目年级第一,到现在八年级全部8科目年级第一,孩子们的“进阶”可谓飞速。

期中考“大获全胜”,孩子们缠着郭燕要奖励:老师,给我们拍一组写真吧!教室的文化墙上,挂满了爱好摄影的郭燕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穿着郭燕筹资免费制作的学院派班服,笑容灿烂自信。“刚来时,孩子们都躲避我的镜头。现在,他们不仅愿意表达,也愿意展现自己了。蜕变,不断在发生。”郭燕欣慰地说。

临近期末,三位老师决定把还没去家访的几户家庭拜访完。夜晚的德令哈早已是零下十几摄氏度,大街上车辆稀少。记者跟随三位老师夜访四户学生的家庭。

“应该给孩子买盏台灯”“孩子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要好好引导,鼓励他变得更优秀,才能赶上女生的步伐”;“孩子的学习基础差,可是非常懂事,学会做人,将来也能成事”;“想不到孩子游泳这么棒,也可以考虑走特长生路线,考高中有希望……”三位老师细细地看孩子的家庭环境,真诚地讲孩子的优缺点、提建议。临走时,家长和孩子依依不舍,眼里都是谢意。

“三位杭州老师的奉献、创新,以及带来的新理念,给全年级的老师们带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和我校‘尊重、利他、责任’的价值观十分契合。”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校长牛俊明说,从今年初开始,就不断有学生和家长来打听,三位老师是不是能延长支教时间,学校也希望他们能多留一段时间。“既然学校、孩子、家长都期盼我们留下来。我们3个一商量,就决定完整地带完这一届学生再走,让支教没有遗憾。”郭燕说。

下学期开始,三位老师又将迎来新一轮一年半的支教。他们都有什么小目标?

“健康;为人;最后才是学业。”做了多年班主任的郭燕,一直遵循着这条教育理念和宗旨。她希望孩子们能身心健康、学会做人,树立梦想,拥有“成熟的善良”。

“希望继续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想与更多家长分享家庭教育心得。”身兼海西州三地教研员的来燕红,还想带出更多的本地老师。因为“这里的老师很优秀、也很好学,希望能给他们更多的支持”。

“我常问自己,来青海做什么,要在青海留下什么?我们要做的是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成就他们的人生。”杨斌想把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德令哈,尽其所能,让更多孩子变得更优秀。

“德令哈”在蒙古语中意为“金色的世界”。窗外,朝霞又给德令哈染上了瑰丽的色彩,正如同老师们的梦想,闪着耀眼的光芒。

浙江日报记者 戴睿云 摄影:姚颖康

本期责任编辑:俞沁

欢迎分享转载 →德令哈一中 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陪伴”!来听听他们在德令哈的春夏秋冬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