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相 佛陀三十二相 与八十种好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三十二相 佛陀三十二相 与八十种好

发布时间:2020-11-29 01:46:20

佛陀三十二相 与八十种好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郑豪英佛陀逝世后一两百年间,佛弟子遵守不造像的规矩,但已逐渐将佛陀由“觉者”意义上的佛逐渐神化升华为神圣意义的佛。他们开始礼拜释尊的象征物。其中包括:分藏佛舍利的塔和塔中的舍利,佛成道时居于其下的菩提树,佛在菩提树下所坐的吉祥草草垫子--后来美化为“金刚座”;佛的遗物如、佛衣等,佛留下的足迹——后来越放越大,成为“大人迹”式的大足迹;表示佛说法的象征物“法轮”——到了一九五○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成立时,决定以法轮为佛教教徽。在这些礼拜对象中,塔是释尊的归宿所在,成为那一时期佛弟子的主要膜拜物。后来,随着希腊文化艺术及其神话传说,特别是其造像艺术传入南亚次大陆,佛教徒才造起佛像来。最初只称佛像为“菩萨”,代表成佛前的悉达多,以示不破坏释尊“不造像”的遗教。后来则一发而不可收,大造特造起各种佛像、菩萨像、神像来。从此,佛教徒由礼拜象征物转到礼拜具体的佛 。佛教徒供奉的像越多,品种也就越杂。除了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神像,还有魔、鬼,以及高僧影像等等,数量居世界诸大宗教之冠。因此,佛教又被人半戏谑地称为“像教”。佛教在向各地区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展,民族的差异,各种像又都带上了时代与民族色彩。在汉化佛教中,这种色彩异常强烈。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才是佛。大乘认为有无数佛,但没有搞出特异的佛像来,各种佛仍然与释迦牟尼佛像基本一样,只是“印相”不同而已。所以,认识了释迦牟尼佛像,也就基本上认识了其他佛像。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徒,大概是按照自己那个时代的贵族审美标准,再加上若干神化成分与标志,塑造了释尊的形像。可以说,那是一尊集中了各种形体形象美、带有高度文化修养与思维气质、具有本时代本民族特点的健康的中年男子贵族造像。在塑造释迦牟尼佛形象的过程中,佛教对造像的形体形象特点,逐渐规定了具体要求,这就是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合称“相好”。王十二相,亦称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四八相”等。指世尊的三十二个显着特征。它们是;一、足下安平立相:立在大地上时,脚底与地密切结合。按现代医学来看,这属于病态的“平足”。二、足下二轮相:两个脚心各有一个“轮宝”肉纹。这在造某些趺坐像、特别是大像时,是给绘出来的。立像则无法表现。三、长指相:手指、脚指都细长。四、足跟广平相:脚后跟宽而圆。这一点一般难塑出。五、手足指缦相:手指脚指间有肉皮连着,如蹼。这一点汉化塑像中一般不塑出,或塑作五指并拢。六、手足柔软相:这是缺乏体力劳动的贵族的特征。七、足趺高满相:脚背高起而圆满。八、月专如鹿王相:大腿部象鹿腿纤而好。九、正立手摩靡膝相:令入想起刘备的“双手过膝”贵相。但在造像时,为保持正常比例,每每适可而止。十、马阴藏相:汉化佛像均造成着衣形态,此相不塑出。十一、身广长等相:身长与两手张开等长。十二、毛上向相:身上所有的毛均向上长。此相难塑出,说说而已。十三、一孔一毛生相:身上每一毛囊生一青色毛,亦塑不出。十四、金色相:全身现纤细的金色光辉。造像时以贴金涂金当之。十五、丈光相:身光照四面各一丈远。造像时以后立屏风状背光当之。十六、细薄皮相:皮肤细滑,不容一点尘土。十七、七处隆满相。十八、两腋下隆满相十九、上身如师子相二十、大直身相二十一、肩圆好相 。二十二、四十齿相:一般塑成闭口,牙齿不塑出。二十三、齿齐相二十四、牙白相佛像一般闭唇,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相表现不出来。二十五、师子颊相:脸蛋儿隆满象雄狮之颊。二十六、味中得上味相:喉中常有津液,食物与之混合,其味无穷。造像无法表现。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头又宽又长,又软又薄,伸出口来覆盖面部直到发际,造像不表现。二十八、梵音深远相:发音深沉,四远皆闻,亦无法表现于造像。二十九、真青眼相:瞳子如青莲花色。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毛长而美,浓重而不乱。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略上处有一白毫,右旋盘成蛇蟠状,放光,展开则可向前直射一丈五尺长。造像时于面部该处点一白点示之。三十二、顶髻相:佛发自然成螺状卷,顶上隆起一块肉如髻形。造像作中国髻形,上亦有螺发。发常作青翠色。实际上,在汉化寺院的造像中,三十二相能大致表现出来的不过十二、三相。八十种好,亦称作“八十随形好”、“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是讲释尊容貌的八十种微细隐秘难于一眼看明而须指出的特征。主要讲的是头、面、鼻、口、眼、耳、手、足各处的奇特长相。此处仅就造像时能表现出来的部份内容作些介绍:鼻梁修长,不见鼻孔。眉如初月。耳大垂轮。踝骨深藏肉中不外露。唇如红频婆果之色,实即红苹果色。上下唇相称。脸宽圆洁净丰满如秋天满月,即所谓“佛爷脸”。眼眶又宽又长,眼睛青白分明。手指脚指圆而长柔软,不见骨节。指甲狭长薄润,光洁明净,如花色赤铜。头发长而不乱,右旋螺发,稠密,作绀青色。手足及胸部皆有吉祥喜旋的“卍”字。这是一个重要标志。汉化寺院中的佛像,可说“千佛一面”。首先是不管什么佛,基本上全照释尊的形象塑造,只在“印相”方面有所区别,例如有的佛不出肉髻只作平顶满头螺发。其次,塑造释尊,从降生佛、成道相、说法相,直到涅盘相,自小到老八十年,形象全都一样。只不过降生佛赤裸上身而下身掖着衣裳,别的则身披袈裟罢了。有的工匠为了表现涅盘佛的老态,在螺发前部开出一个三角形的露出头皮的区域;表示此时释尊已至老年。这是中国人在与“相好”规定不抵触的情况下所作的意匠创造。如今北京法源寺内后殿供奉的那尊卧佛,顶部即有三角区。但是,祖师爷毕竟是外国人,“相好”规定又多,想彻底改变佛爷的形象是十分困难的事。中国的帝王贵族,在其下属的谄媚下,每以自己的像貌来作大佛像的模特儿。如北朝那些“秀骨清像”,的石刻,还有据说以武则天面貌为范本的龙门石窟卢舍那佛,都存在着这种痕迹。但也不过面部依稀如是而已,那白毫、大耳、螺发、顶髻等,是任何活生生的中国人所不能具有的。在中国人眼中,这些佛像虽慈祥伟大却缺乏亲切感。于是,在佛传图塑中,中国人把释尊尽量汉化。竭力将释尊出家前的形象打扮得象个中国王子或官人。可一到成了佛,还得按着「相好”的规定来。所以,佛爷虽是佛殿主尊,在中国老百姓看来,终究非我族类,尊而不亲,只是一尊膜拜对象。在汉化寺院中,真正可能汉化而且变化多端的,还是体现在非佛的那些菩萨、罗汉、天神、高僧身上。供养人更是体现本地风光、个个盛装的标准像,足觇时代风貌。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 →三十二相 佛陀三十二相 与八十种好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