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虞我诈的意思 尔虞我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尔虞我诈的意思 尔虞我诈

发布时间:2020-12-02 01:54:55

尔虞我诈

【成语名字】尔虞我诈【汉语拼音】ěr yú wǒ zhà【成语解释】彼此互相诈骗。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后用“尔虞我诈”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钩心斗角”【成语典故】《左传.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成语注解】1、 仆:御也,就是驾车。2、 子反:即楚主将公子侧(?~公元前575),春秋时楚国人。事庄王为司马。晋楚邲之战时,为将,大败晋师。晋人伐郑,共王援救,使子反将中军,战于鄢陵。王之目受伤,召子反谋划,醉而不能见,楚师遂宵遁,后子反为共王责而自杀。3、 宋:国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约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4、 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5、 平:媾和、和好。6、 华元:春秋时宋人,生卒年不详。历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四十年。因见国家处于楚、晋两大国间,饱受战争之苦,倡和平运动,于共公十年,使两国结盟于宋,为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弭兵之约。7、 质:音ㄓˋ,用财物或人作保证以为抵押。8、 尔: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汝”、“你”。9、 诈:欺骗。10、虞:猜度。【成语典故】中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用的是倒装句,它的语意其实是“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后来用其反意,而成为“尔虞我诈”这句成语。【成语用法】语义说明 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使用类别 用在“狡猾诡诈”的表述上。【尔虞我诈造句】 1、为了利益,商人们经常尔虞我诈。2、同事间要团结一致,不能尔虞我诈。3、我们应该公平竞争,不要尔虞我诈地互相陷害!4、一个团体内部如果尔虞我诈,怎能有好的表现呢?5、企业之间应该以共荣共存,代替尔虞我诈的彼此竞争。6、这篇报导揭露了社会上尔虞我诈的"事情,令人心生警惕。7、这两位候选人为了争取选票,彼此尔虞我诈地各耍花招。8、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凡事都应该格外当心,以免上当。9、你刚踏入社会,对于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还不了解,因此要格外小心。辨识【近义词】:明争暗斗,招摇撞骗,钩心斗角,变诈相角【反义词】:你谦我让,肝胆相照,披肝沥胆,相安无事,推心置腹,推诚相见,开诚布公,开诚相见,精诚团结,讲信修睦辨似:形音辨误 同 “尔虞我诈”及“钩心斗角”都有彼此间相互争斗的意思。异 “尔虞我诈”侧重于互相欺骗;“钩心斗角”侧重于暗中竞斗心机,设计对方。尔虞我诈 钩心斗角 辨似例句这篇报导揭露了社会上尔虞我诈的事情,令人心生警惕。他们表面上和睦,实际上钩心斗角,结怨已深。【参考词语】:尔诈我虞【汉语拼音】:ěr zhà wǒ yú【成语解释】:犹“尔虞我诈”。见“尔虞我诈”条。1、清.端方〈均满汉以策治安折〉:“故凡合两民族以上而成一国者,苟利益轻重稍有偏畸,相形之闲,动生猜贰,驯致尔诈我虞。”【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宋国,包围宋国的都城。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国一直无法攻下宋国。宋国城内粮食的供应也将近匮乏,又听说楚国将要在宋国内建造房屋,打算长期屯兵,因此宋国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国因此派大夫华元进入楚营,请求退兵。华元在一天夜里来到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中,威胁说:“我们宋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交换孩子来充饥,拿死人骨头当柴火来煮饭的地步了,尽管如此,我们宁愿战死,也绝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国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国对于楚国将会唯命是听。”子反听了也很惊恐,只好和宋国签订盟约,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因此讲和,并以华元为人质,盟约中明白地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不必对我猜忌。”说明两国必须以诚信相待。后来“尔虞我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玩弄欺骗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 →尔虞我诈的意思 尔虞我诈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