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 何兆武:“中学”与“西学”之争,是一个伪命题!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何兆武 何兆武:“中学”与“西学”之争,是一个伪命题!

发布时间:2020-12-26 19:04:30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向中国学习”与“向西方学习”的争论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焦点问题。

长期闭关锁国、骄横跋扈的中华帝国,在遭受西方侵略者的轰炸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从早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后来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从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到倡导效仿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

在这个过程中,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之间出现了尖锐而激烈的争论。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保持中学的正统地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主张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

从戊戌变法失败到辛亥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五四时期,中学与西学的斗争达到高潮,最终西学获胜。

然而,这场胜利并不彻底。直到解放前,有的人赞成全盘西化,有的人赞成坚持传统。

这种争论甚至持续到今天。

在这个问题上,著名学者、思想文化史家何兆武先生认为,中学和西学只是历史上一种方便的、习惯性的提法,不能脱离当时的语境。其实中学和西学的对立是不存在的。

“因为作为知识,‘学’有高低之分,有细有粗,有真假之分,但没有中西之分。”

例如:

几何是希腊人的创造,代数是阿拉伯人的贡献,但我们没有理由说几何是“希腊学”,代数是“阿拉伯学”。

所以,徐光启在学习利玛窦介绍的几何时,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从此几何就加入了中学的行列。直到今天,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在学习几何,并且学得很好。

同样,现代经济学诞生于英国,但不能说是“英国学”;现代人权理论在法国蓬勃发展,但不能说是“法理学”。

仁、德、三纲五常不只是“中学”。德国古典哲学家讲了很多美德和道德,而西方中世纪学者也在发扬君权神权论,推行人生男尊女卑的做法。

所以,何先生认为,所谓中学与西学之辨,其实是在旧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革”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误区,一个伪问题。

他指出,现代化是全球趋势。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先有东西,那么其他国家或社会也会有。比如电灯,电话,比如飞机大炮,你有,别人就有。

科学和民主是一条共同的道路。只要一个国家走了,其他国家也走了。当然,有些国家走得不顺利,走得慢,有些国家走得顺利,走得快,但大方向和共同的道路是必然的。

不可否认,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但这是第二;第一是所有人的共性,现代化是所有民族的共同道路;从今天来看,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都要过现代生活,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所以何老师不同意中西学术对立,反对继续纠结中西体育这种伪问题。他指出: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思想一度领先,这对中国思想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善于吸收和利用前人的成果,在现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开创自己思想的新局面。”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

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 →何兆武 何兆武:“中学”与“西学”之争,是一个伪命题!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