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园 敦巴顿橡树园的记忆(旅人心语)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橡树园 敦巴顿橡树园的记忆(旅人心语)

发布时间:2020-08-24 14:21:49

扫描二维码 体验更丰富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座有着多重性格的城市。市中心国家广场四周标志性建筑简约而张扬,城西乔治城地区房屋典雅而恬静。位于乔治城第32街一幢不起眼的宅院门楣处标着“敦巴顿橡树园”的字样。与不远处喧嚣的闹市相比,这条小街安然静谧,不知底细的人很难想到,这处宅院竟承载着一段与联合国诞生的记忆。

今年是“关于国际组织的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即敦巴顿橡树园会议70周年。70年前,在二战硝烟尚未散去之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已在规划战后建立一个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国际组织的蓝图。1944年8月21日至9月28日,美国、苏联和英国代表聚会敦巴顿橡树园,开始就未来的联合国进行商讨。以中国驻英国大使顾维钧为代表的中方代表团参加了9月29日至10月7日举行的第二阶段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厘定了联合国的任务使命、机构设置、职能作用等主要问题,但会议未能就安理会否决机制和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达成一致。这些遗留问题在此后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得到解决,进而为联合国正式创立铺平了道路。

如今,敦巴顿橡树园已成为博物馆,其中的“音乐厅”便是当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原址。宽敞的音乐厅此刻就那样宁静,当年四国代表团在此为战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激辩的场景仿佛重现眼前。音乐厅内的数张深色木桌椅曾见证了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物是人非,音乐厅此时的缄默颇显“冷眼向洋看世界”的风范。整个敦巴顿橡树园博物馆没有任何关于那次会议的文字介绍,只在音乐厅入口处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数幅关于这一会议的历史背景。曾经深刻影响战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幕,如今在这里仅仅是一抹深藏的沧桑。

敦巴顿橡树园的老主人罗伯特·伍兹·比利斯1875年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哈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外交官,最终从美国驻阿根廷大使职位上卸任。1920年,比利斯夫妇在乔治城购得这处房产,将其命名为敦巴顿橡树园。在风景设计师比阿特丽克斯·法兰德女士的协助下,比利斯夫妇将这处房产屡加改造,最终成为华盛顿最为奢华、高雅的豪宅之一。1940年,比利斯夫妇将整个敦巴顿橡树园作为礼物赠予哈佛大学。1942年6月,比利斯代表哈佛大学董事会将敦巴顿橡树园交由美国国务院使用。1944年6月,美国国务院认定敦巴顿橡树园是举行这一国际会议最为理想之地。比利斯本人则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期间做了大量协调安排工作。1962年,比利斯在华盛顿去世。

终生没有子女的比利斯夫妇云游世界时,收藏渐成一大爱好。敦巴顿橡树园博物馆内展出的藏品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穿越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古拉美,价值连城,美不胜收。根据比利斯夫妇的生平介绍判断,他们并没有到过中国,但博物馆主走廊的墙上却展示着中国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等人的3件作品,可见他们曾醉心于东方传统艺术之美。

敦巴顿橡树园的后花园是比利斯夫妇一生打造的经典之作,早已成为华盛顿一处难得的古典花园景观。经历决定视野。游历过世界诸国的比利斯夫妇,将深厚的文化积淀泼洒在这片园林之中。从那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园外有园、依山傍水的景观中,人们可以领略到英国园林的齐整、法国园林的精致、意大利园林中雕塑的生动之美、美国园林的开阔舒朗。绿藤与花树深处,时现三两长条木椅;片片密林之中,红砖小道曲径通幽。遥想当年,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苏联驻美国大使葛罗米柯、英国驻美国大使爱德华·伍德和中国的顾维钧等人,就是在这片园林之中或漫步沉思,或结伴晤谈,或激烈争辩……

70年过去,转眼换了人间。今天,联合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既面临改革重任,也在尽力排除诸多干扰,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运转,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也愈发增强。

饱经沧桑的敦巴顿橡树园,正静观世界大潮波澜壮阔,荡涤尘埃,不断向前。

《 人民日报 》

欢迎分享转载 →橡树园 敦巴顿橡树园的记忆(旅人心语)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