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的灵山——三危山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神话中的灵山——三危山

发布时间:2020-07-29 06:32:01

敦煌东南有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是一脉赤褐色的秃山,坐落在莫高窟对面,距敦煌市区25公里,东西绵延数十公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断崖上的莫高窟遥遥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这是形容其山形山势。三危山古代又称卑羽山、升雨山,山脉由青褐色石头山组成,山山相连,绵延不断,岭岭相距,沟壑纵横。三危雄峰矗立,怪石嶙峋,陡峭欲坠,实乃“危峰”。它三峰并列,形似书法中大篆的“山”字,突显在群山万壑之中。中峰高出,气宇轩昂,雄踞于群山之上。

古老、险峻的三危山是敦煌的一座名山,是坐镇敦煌第一山,被称为“第一胜境”,在地方志中被列为敦煌八景之首——危峰东峙。据《尚书》、《史记》等记载,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原住于南方江淮一带的三苗部落,在部落战争中战败,于是舜便把三苗部落流放到了西北的三危一带,“窜三苗于三危”后成为西戎族。这一传说后经《左传》《山海经》等注解,与传说中的西王母及三青鸟相纠葛赋予了一系列美丽的神话传说。实际上,经学者考证,史籍记载的“三危”并非指今天敦煌的“三危山”,但随着莫高窟的兴建,人们把这一传说自然而然地与敦煌的三危山联系在一起。

敦煌三危山

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三危山是西王母与三青神鸟居住的地方。到了宋代,人们在三危山顶修建了“王母宫”,三危山又成了西王母的“住处”。后来,又在三危山山上山下,修建了不少庙宇,几经沧桑,几度兴衰,许多庙宇都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清代至民国,有道士又对王母宫等处进行了重修,现在,三危山保存的遗迹仍有王母宫、观音井、南天门、老君堂等。西王母与三青鸟的传说,使三危山如梦如幻,神奇诱人。

传说三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共三只,一个叫大鹙,一个叫小鹙,一个叫青鸟。三青鸟本为身体强壮、力气大而健飞的猛禽,是飞禽中的王者。后来逐渐被传为容貌靓丽动人、身形娇小依人、乖巧可爱的小鸟,体态轻盈、色泽亮丽的仙女化身。通常,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大鹙和小鹙警卫,服侍在王母两旁。

有一天,汉武帝在皇宫大殿召集众文武大臣议事。武帝在大堂上正襟危坐,众大臣们堂下两旁列队而立,有本的奏本,无本的旁听。午后时分,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径直来到大殿前栖息不去。汉武帝就问站在旁边的东方朔:“此鸟落于殿前不飞是何缘故?”东方朔答道:“这是青鸟来报信,日暮时分西王母要来,大王应该马上派人洒扫庭院,清理道路,准备迎接。”汉武帝吩咐手下一一照办。不久,西边天空紫气如云,果然王母乘着紫色銮驾而来,有两只青鸟相随,并服侍在其两旁。武帝对西王母一行毕恭毕敬,好生接待。一番视察、询问后,王母乘銮驾西去了。

昔时的三危山,山清水秀,草木繁茂,大树参天,溪流纵横,风景绮丽。西王母在三危山上住的时候,三青鸟经常侍奉于西王母身边。王母渴了,它为其端茶倒水;王母饿了,它为其取食送饭;王母困了累了,它就给捶捶背,做个全身按摩等等,很会体贴人。它们既是护卫,又是勤务员,精心安排王母的日常生活和法事活动。王母若出门远行,便让那只美丽的青鸟送信引路。有一次西王母外出传法讲经,并与东王公会面,要根据天下仙人们的修行程度和品行道行排排座次,用时比较长了些,就把三青鸟先打发回来了。待它飞到敦煌上空时,忽然望见三危山上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它飞近一看,原来是整座山被天火点着,花草树木在熊熊燃烧,飞禽走兽东奔西跑在逃命。它心疼的不得了,便奋不顾身地俯冲进山下的溪水中,用口吸满了水,又飞到空中,把口中的水洒向烈火。但是此山的大火刚刚熄灭,那山的大火又燃起来,弄得三青鸟实在顾不过来。终因身单力小,未能扑灭大火。西王母知道后驾云而归,使用法力灭了大火,但风光秀丽的三危山已被烧成光秃秃的一片,西王母也只好搬到瑶池去住了。

后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听了“三青鸟”的故事,做诗一首“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俱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因此三危山不仅成了古史上的名山,而且成了神话中的灵山。

三危山,自从有了西王母和三青鸟而有了生机,有了灵气,有了名声;三危山,自从有了“状若千佛”的奇彩金光显现,而被视为神山灵峰,神圣的地方。为祈祷福寿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当地百姓在山上建有庙宇,供神灵,使三危山成为敦煌一处重要的佛国圣地。

文章来源:敦煌文创

丝绸之路沿线景点购票请上驼行网

一网全搞定

www.tuoxingwang.com

驼行旅游,带你发现美丽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 →神话中的灵山——三危山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