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诗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0-07-30 00:30:45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

闺 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4. 封侯:封拜侯爵。

3. 陌头:路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2. 凝妆:盛妆,严妆。翠楼:特指妇女居处。

1.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

诗的题目为“闺怨”,而首句却说“闺中少妇不知愁”,这是从题旨的反面入笔,即反起。次句“春日凝妆上翠楼”紧承首句,写少妇“不知愁”的表现。春天来了,她要精心地把自己打扮一番,好出去欣赏春色,与百花争妍斗艳。“凝妆”即盛妆,妆容秾艳,服装华丽,表明她赏春兴致很高,心情很舒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心情抑郁的女子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伯兮》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徐照《自君之出矣》

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懒于梳洗,无心打扮,更不用说“严妆上翠楼”了。

到这里,“闺怨”的主题似乎渐行渐远了,作者该怎样把它拉回呢?

“忽见陌头杨柳色”便是一个转机。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心中的波动,正是这个波动,推动着她的情绪向“愁”的方向发展。“忽见”二字,看似突兀,实际上很符合少妇的心理。杨柳自古是离情的象征,也是美好春光、青春年华的代名词。所以,当她看到青青的杨柳,就难免回想起与丈夫别离的情景,难免产生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感伤情绪,进而也生发出一个以前她没有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正是本诗闺怨题旨之所在。

这首七绝,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用笔简练,生动有致,意韵深婉。

插图:来自微博@樂兮画,已获作者授权

欢迎分享转载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古诗赏析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