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宋家庭背景 新档案披露宋氏一门早年经历 近代教育成就民国显赫家族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元宋家庭背景 新档案披露宋氏一门早年经历 近代教育成就民国显赫家族

发布时间:2022-02-18 10:30:16

宋氏家族可谓汇聚民国社会精英: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次女宋庆龄嫁孙中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三女宋美龄嫁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长、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曾任国货银行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三子宋子安是中国建设银公司和香港广东银行董事长,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举足轻重。

    

宋氏家族合影,摄于1917年。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三排左起:宋耀如、倪桂珍;后排左起:宋子良、宋美龄。

       家族奠基人宋耀如出身贫苦农家,何以造就这样声名显赫的家族?10月18日于复旦大学举行“宋氏家族与近代教育”研讨会上,海内外学者以最新发掘的档案资料披露宋家成员求学和留学的情况,聚焦近代教育对宋氏家族的影响。

赴美留学对宋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资料匮乏,相关历史事件模糊不清或被误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一行访问了美国与宋氏家族有关的大学,从档案中还原了宋氏家族早期的求学经历。有意思的是,1943年访美并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宋曾经就读的一所美国大学整理收集了他们前后的资料,在当时表现出轰动效应。

       然而,宋氏的崛起不只是一个显赫家族的故事。

一方面,清末民初上海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兴起,新式教育理念的引入,欧美留学浪潮,都是一幅时代画卷。正如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Rissei所说,以美国为基地的新教教会在上海设立了许多教会学校,这是一个向美国学习中国的平台。他们的办学水平更高,宋氏兄弟就读的圣约翰大学已经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宋蔼龄、宋庆龄注重女子教育,西化程度较高,在中西女子学校接受教育后赴美,仅用一年时间就迅速适应了美国大学。寄宿学校的生活也使他们养成了坚定的性格。复旦历史系副教授陈艳指出,教会女校的教育理念帮助女学生树立了女性不仅仅是男性附属品的观念,她们不挑战传统的性别秩序和进入男性世界的要求,而是成为贤妻良母。

       另一方面,后来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要职的宋家成员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民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金以林指出,1932年以后国民政府的教育经费从不拖欠,教授生活安定,直到抗战爆发。战时主持国家财政的是孔祥熙,当时教育经费的投入仅次于军费。国民政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将教育改为公费制度,并且涵盖私立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通胀严重,财政部的教育经费每年提前半年拨付,以便学校购买粮食。国民政府提出对日抵抗不只是军事抵抗,还要建设国家,在教育的投入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引人注目的是,会上首次公开了宋氏家族成员早年接受教育的相关史料,还原了宋耀如、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龄等人在美求学的情况,对于分析他们后期的人生轨迹、政治理念颇有启示。

引人注目的是,会上首次披露了宋氏家族成员早期教育的相关史料,还原了宋耀如、、、等人留学美国的情况,对分析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和政治主张颇有启发。

“宋家与现代教育”研讨会由复旦大学现代汉字与档案研究中心和上海宋庆龄研究会联合举办。

       

宋子文:被孙中山推荐进入哈佛大学,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关键的政治资本

       即便影响力大如宋子文,人们对其早年经历的了解也因史料所限而并不完整、准确。坊间传言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哈佛大学的硕士、哥伦比亚的博士。在研讨会中,复旦大学教授吴景平、上海市档案馆副研究员何品等学者利用新史料纠正和补充了一些看法:

宋子文在右边,蒋介石在中间。宋子文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重要职务。

       首先宋子文在圣约翰大学并未毕业,他于1912年赴美,先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但在未完成注册之前即转赴波士顿就读哈佛。

宋子文为什么会进入哈佛大学?根据该大学的档案,除了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注册证和成绩单外,他还有一封由孙中山签署的推荐信..学院书记在给课程老师的介绍信中说:“他的推荐度很高。他被中华民国前总统孙文博士选中去美国留学。”

       从首次公开的成绩单上可以看到,宋子文主修经济学,选修公共演讲、历史学等课程。 在哈佛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获得了该校的最高荣誉奖。可以说,哈佛的三年专业训练为他后来主掌国民政府的财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另外,档案显示他连续两年修习德语,而此前人们只知其精通英语和法语。吴景平教授介绍说,今年夏天他与宋子文的大女儿冯宋琼颐女士谈及这些材料,她也表示对父亲学德语一事并不知情。

此外,宋子文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是继续深造。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前往纽约花旗银行工作,主要协助汇款到中国,并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经济学课程。

       这就不难解释,在宋子文的从政生涯中,为何哈佛的学缘关系至关重要,而哥大虽亦才俊辈出,但在宋子文的团队中并无突出地位。如刘瑞恒等要员均系宋的大学同窗,1940年他作为蒋介石私人代表赴美寻求援助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启用哈佛同学。

孔祥熙:耶鲁求学期间因拮据而苦闷;主修化学何以成为财政部长?

       

孔祥熙:耶鲁在学习期间因为贫穷而消沉;你学化学的时候为什么会当上财政部长?

美国欧柏林大学山西纪念协会执行主席加文·特里特展示孔祥熙和欧柏林山西协会的历史资料。

       

由于档案没有公开,人们对孔祥熙的了解比蒋介石和宋子文少得多,而且现在的传记大多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本次大会上,欧柏林大学东亚馆藏与网络发展馆员陈女士展示并解读了大量首次留美期间的信件和照片。她认为孔祥熙很聪明,有很高的语言天赋,是个多面手。

       19世纪后期,欧柏林大学的部分毕业生组建“中华布道团”,到山西太谷县等地进行传教活动。青少年时期的孔祥熙和欧柏林传教士建立了深厚感情,1903-1906年在校友的帮助下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学习。

       欧柏林求学期间的孔祥熙曾穿着长袍马褂在美术课上做同学的肖像模特,而几年后他和其他美国人在衣着打扮上已无差异。欧柏林校长亨利•丘吉尔•金曾在给孔的推荐信中表示他的英文口语尚需提高,但对其学业和品格都赞许有加。

       

在欧柏林学习期间,孔祥熙曾是美术班同学的肖像模特,但几年后,他和其他美国人在着装上没有区别。欧柏林校长亨利·丘吉尔·金曾在致孔的推荐信中说他的英语口语有待提高,但他称赞了他的学习和人品。

孔祥熙是山西省太谷县人,他的妻子是宋蔼龄。曾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执行院长兼财政部长。耶鲁大学化学硕士。

       

1906年,孔祥熙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过去,他的专业经常被误认为是经济学,或者矿物、物理和化学。根据耶鲁档案资料,陈女士证明孔获得化学学位。

       复旦历史系讲师皇甫秋实指出,孔祥熙曾推辞央行总裁的职务,最初推辞的理由即是他在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不如宋子文,无法胜任,并且希望致力于实业。在厘清孔祥熙的求学背景之后,这样的说法似乎更加合乎情理。作为补充,陈晰女士展示了1927年的一封私人信函:时任工商部长的孔祥熙说他其实更愿意做农商部长,这样能有机会制定和颁布法令法规,以改善雇员和雇主的关系,使劳资双方都得到合理的保护。如果做不到这些,他会问心无愧地辞职让贤。

吴靖平教授说,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把孔祥熙从实业调去主管财经,不是从专业出身,当时选择不多。国民党政权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蒋介石甚至认为自己是财政部长。最后,孔祥熙接过了财政部长的重任。

       在另外一些耶鲁求学期间的信件中,孔祥熙吐露了内心的苦闷:“结交朋友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抵达耶鲁数月以来,仍未找到话语投机的朋友”,原因有二,“一来真正了解一个人并非易事,二来这里学生数量众多,多到别人都无法顾及你的存在,想 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变得更加困难”。他还提到,纽黑文消费水平比欧柏林高。在耶鲁时,因学费未到位,孔祥熙的经济十分拮据,处处捉襟见肘。传教士好友们为他提供个人的零散资助,使他感到不安和窘迫。他在信中婉言拒收他们寄来的支票。

宋氏姐妹:为何在政治面前分道扬镳?为何不约而同关注儿童?

宋姐:为什么在政治面前要分道扬镳?为什么要关注孩子?

上图为宋子文姐妹合影,下图为电影《宋朝》中的宋子文姐妹。

       

据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副研究员宋世娟介绍,宋美龄去过美国的四所学校,其中卫斯理学院给她最完整的系统教育。与她的两个姐姐相比,她在美国呆的时间最长,到达的时间最早,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教育对她的身份产生了影响,带着思乡之情离开了纽约;主修英国文学,对语言和写作敏感,培养了她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的潜力。她沟通中美,融合中西文化,旗袍和流利的英语成为外在典型形象;她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以及在美国母校与老师朋友的接触,是她日后作为“第一夫人”与中美沟通的基础和桥梁,也影响了蒋介石的对美政策。

       复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指出,长时间的海外生活使得留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接受另外一种文明之下的系统知识,更容易认同和理解这些文明的核心价值;其次,留学生对这些文明之下的各种制度运作有实际的了解、切身的体会;最后,留学生涯中通常 有丰富的人物关系,使得留学生在理性上、情感上都会和那个文明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在这些方面,近代中国的留学生起到了先锋桥梁作用,宋美龄就是一个典范。

       然而,同样是留美回国的女儿,宋庆龄选择的政治道路为何迥然不同?姜义华教授认为,宋庆龄和晚年孙中山共同关注农民运动和变革,并曾实地访问苏联,对于两方面的制度都有了解,处理中共问题时更多地考虑到中国的实情。 宋氏姐妹在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可以获得解答。他还指出,欧美留学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他们对中国底层的情况缺乏理解。留学苏联的 学生则相反,他们在知识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更认同苏俄革命,回国后也更关注农村和农民。近代中国出现了二元对立,即农村农民运动和国家的现代化运动是对立的,这与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有关。

       

但是,作为一个回到美国的女儿,宋庆龄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政治道路呢?蒋亦华教授认为,宋庆龄和孙中山晚年密切关注农民运动和改革,并亲临苏联考察。他们都对两种制度有所了解,在处理中共问题时也更多地考虑了中国的实际。宋氏姐妹政治观念的差异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决。他还指出,欧美留学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他们对中国的底层情况缺乏了解。另一方面,留学苏联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制度设计上认同苏联革命,回国后更加关注农村和农民。近代中国出现了二元对立,即乡村农民运动和国家现代化运动是对立的,这与不同背景的留学生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有关。

孙中山、宋庆龄与宋氏家族。

       

虽然在政治上分为两大阵营,但三姐妹都致力于儿童福利工作:抗战时期宋蔼龄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宋庆龄是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和东道主。他曾说“我的生活与青少年和儿童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北伐战争结束后,宋美龄在南京建立了国民革命军遗留女子学校,为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的子女提供教育,并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战时托儿协会主席。

       除了政治的考量,学者们还将这一共性溯源至宋耀如的家教。中国福利会宋庆龄研究工作室研究员沈海平认为,宋耀如对子女早期教育在宋庆龄身上的投射十分显着,尤其是宋庆龄对儿童成长环境以及艺术教育、精神食粮的重视与坚持以及体现出的较现代或前卫的意识,更彰显出宋耀如的影响力。此外家庭教育在三姐妹身上打下的烙印还有很多,例如她们对于音乐的造诣,普遍被认为是受到母亲倪桂珍的影响。

       

宋子文姐妹是带着孤儿的。

       

宋耀如:家族创始人不为人知的过去

       作为家族的开创者,宋耀如本姓韩,因早年过继等原因改名宋耀如。上海 宋庆龄研究会秘书长匡成鸣认为,宋并不介意姓氏更改,即便后来家族显赫也不要求认祖归宗,足见他的胸怀。宋耀如出身贫寒,从中国海南的乡村赴美,辗转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学习,又回到中国传教,进而经商、发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他将六个子女送往美国留学,又将他们全部召回祖国,并坚持男女平等一视同仁地接受教育,足见他的眼界。    

宋嘉树:姚茹,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

       长期以来由于宋耀如在美求学的年代久远,具体情况并不为中国学界所知。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尤云弟在导师吴景平教授的建议和支持下,专程前往杜克大学、北卡州教堂山分校、范德比尔特大学等校,查找梳理相关档案,还原了宋耀如的留美经历。

宋耀如在三一学院完成预科课程,1882年秋转入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后来,宋子文在美国的第一站也在这里。他的生活费和学费由美国将军卡尔资助,他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他早期的经历显示了他的商业头脑。游李云迪认为,新材料展现了一个乐观、朴实、勤奋的宋耀如,可以反驳一些读者和传记对他早期学习能力的质疑。

       

       会后,本站采访了会议召集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   

会后,本站采访了会议召集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汉字与档案研究中心主任吴靖平。

       本站:您曾多次主持召开宋氏家族学术研讨会,这次议题为何定为“近代教育”?

:对宋氏家族的研究已经到了一定阶段,但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仍然是薄弱环节。以前我们一般都知道他们进了哪些学校,但具体时间、方式、互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融合都不清楚。包括宋子文姐妹的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宋美龄的母校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甚至宋子文就读哈佛大学前后,更不用说宋耀如和孔祥熙的学校了。

       如果对一个人从中学到大学的阶段不甚了解,那么对他后续的发展,思想主张、作为、人际关系等等的理解往往会趋于简单化、片面化。

此外,他们的教育,无论是在中国当地教会学校还是美国的教育机构,都不是个别问题,而是相当普遍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教育从制度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中国地方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与传统的私立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去欧美国家留学也是一种趋势。因此,这不仅是宋氏家族的一个案例,也是更大范围内的一个代表性案例。

       本站:会上首次披露的资料是如何获得的?

:在美国,他实地考察了宋氏家族成员走过的每一所学校,主要是中国的上海档案馆,以及其他地区与教会教育有关的档案和报刊。

       当然我们得到了很多帮助,尤其是许多档案的获取需要家属授权,宋氏家族后人给了很大的支持。

本站:本次大会有哪些突破性的内容?

       吴景平:首先是宋耀如,关于他的留学情况以前知之甚少,而现在我们了解的 情况已经远远超过已有成果,诸如《宋家王朝》、各种版本的“宋氏三姐妹”,包括我过去写作的《宋子文评传》。关于宋子文,他如何由范德比尔特转学进入哈佛、在哈佛的学习和校园活动,包括《中国留美学生月报》的编辑、撰稿工作,都是过去所不知的。这次公布的孔祥熙资料涵盖了从去美国之前到回国后的时期,非常完整,无论是就宋氏家 族还是近代教育的研究而言,都有较大突破。

本站:近年来对宋氏家族的了解有哪些进展?

       吴景平:近一年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美国斯坦福大学所藏宋子文档案的发掘整理,现已完成大部分编目以及部分翻译工作。宋子文研究进展比较大,这也是整个家族研究中基础性的东西;其次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各方面联系的往来书信,尤其非公务性的私人函件已大量选编出版。比较薄弱的是宋子文早年、从政早期的情况,以及宋霭龄、宋子良和宋子安,对他们的资料发掘还需要一些努力。

未来会讨论什么话题?

       吴景平:明年的主题会是“宋氏家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有哈佛、斯坦福、剑桥等学校的学者参加。

       

宋家在上海的旧居有望对外开放。

       

本站:近日有消息称,宋家在上海的旧居将对外开放。你的期望是什么?

       吴景平:希望能推进类似的事情。将名人建筑及其包涵的历史文化同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我认为首先要淡化行政化和狭隘单位本位思维。上海不同于一些古都,历史资源非常有限,但遗憾的是,仅有的理应属于整个城市的、包括我们后人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较好地利用和保存。现在或是大门紧锁,和社会民众隔绝往来,或是变相商业运作,使其真正价值受到破坏或扭曲,这无论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希望通过宋家老宅的事使得各界重视,并呼吁通过立法立规,找一个综合解决的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 →元宋家庭背景 新档案披露宋氏一门早年经历 近代教育成就民国显赫家族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