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体智能课程,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亚太体智能课程,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

发布时间:2020-07-21 06:42:46

体智能课程源于我国台湾,是由林永哲先生率先推广实行的,该课程又被称为亚太体智能课程(Asia Pacific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它是指专为学前儿童设计的,以运动为主体,以游戏为方法,以促进幼儿体智能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游戏活动。

其中“体”是指体能,包括身体适应力、健康与运动;“智”是指智能,包括激发潜能、灵活思维;“能”是指人能,包括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幼儿体育特色课程,其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师资配备等对当下大陆地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亚太体智能课程的特色‍

◆独特的“玩性”课程理念

亚太体智能课程摒弃了传统重智育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爱玩的天性,倡导独特的“玩性”课程理念,将儿童的兴趣、需要摆在教育的首位。亚太体智能课程重视健康教育,但其教学方式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体育游戏中“玩出健康、玩出兴趣、玩出道理、玩出目的”。它将体智能教学活动与五大领域有机结合,以激发幼儿的身体、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潜能为目标,同时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维灵活性,从而促进幼儿身体、思维、品行三方面全面发展。福禄贝尔认为,课程应围绕儿童的本性去建立,儿童是通过游戏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

因此,该课程以快乐体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顺应儿童天性,将体育课程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的“童年像童年的样子”。同时,该课程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生活,最终形成了以“玩性”为核心,注重整合性、生活性、层次性的课程理念。

◆全面的课程内容

亚太体智能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五类:徒手游戏教学、体智能器材教学、音乐律动教学、户外游戏与活动教学、综合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亚太体智能课程不仅注重儿童的身体锻炼,还注重儿童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其课程内容体现了综合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传统体育活动往往仅局限于跑步比赛、体操活动等游戏上,体智能课程在传统游戏的基础上,“提出了老游戏新玩法,对传统体育活动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形成了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

亚太体智能课程的每一类课程内容都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下提出的,课程内容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以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和想象力,创造新的游戏玩法,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该课程注重使幼儿的情感培养看得见,“在活动中添加了情感的锻炼价值”。

例如在亲子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其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增进情感交流;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和失败带来的挫折。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有不同的游戏规则,也有不同的游戏环境创设要求,侧重于培养幼儿的不同方面,如徒手游戏以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反应能力为主,体智能器材教学以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为主等。全面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

亚太体智能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采用“三变四动五化”的方式。

所谓“三变”即顺变、改变、应变。亚太体智能课程的组织以及方案的编制虽是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但课程方案只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方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反应、具体情况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所谓“四动”即带动、互动、感动、行动。亚太体智能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以幼儿带动幼儿,采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亲子互动等形式进行。

所谓“五化”即卡通化、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儿童化。在体智能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卡通化的装扮旨在激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体智能课程的组织以生活情境为出发点,将故事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按幼儿的思维特点设计活动,用幼儿的语气与幼儿沟通,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进行。

亚太体智能课程的具体实施分为导引热身、主题课程、缓和结束三部分,主要活动类型有:晨间活动、器械类体能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区角活动、大型体育活动等。在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亚太体智能课程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体质幼儿对体能训练的不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以利于营造富有活力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体验体育游戏乐趣的同时,获得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高质量的师资与教学

作为商业化和市场化推广的幼儿体育课程,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课程的推广程度与发展前景。亚太体智能课程在师资和教学方面遵循高标准、高质量原则,这是其从台湾走向大陆的关键。该课程的教师全部为年轻男性,这为以女性教师为主导的幼儿园注入了活力。体智能课程作为以培养幼儿健康体魄为主的课程,由性格刚毅的男教师来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且这些教师都接受过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严格培训。亚太体智能课程充分利用课程评价的反馈机制调整课程,以期实现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的反馈机制,看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此外,多样化、配备齐全的活动器械也是高标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亚太体智能协会技术中心研发了各种教具、器材,如多功能安全海绵垫、KPE木制教具、迷你绳等,这些丰富安全的活动教具、器材,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操作的机会,从而让自发的体育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亚太体智能课程在师资、反馈机制、器材配备、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严格、高标准的体系。

对大陆地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启示‍

◆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受知识本位观的影响,幼儿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德育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安全事件频发,很多幼儿园信奉的是保守的体育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不敢有过多的创新。体智能课程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幼儿体育不仅是体能训练,更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目标不只是让幼儿掌握知识、增强健康、提高技能,还关注幼儿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特长、生命等。体育活动和其他领域的活动同等重要,教师要在顺应儿童“好动、爱玩”本性的基础上,转变体育教学理念,由“放羊”式教学向为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教学转型。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把身体锻炼摆在第一位的同时,还应注重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调整体育教学内容

目前,幼儿园体育教学内容存在以下问题:重视大肌肉训练、忽视小肌肉发展;重视基本技能、忽视意志培养;重视单项训练、忽视内容整合。一般而言,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对于幼儿体育来讲,应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为主,同时注意对幼儿进行基本安全保健常识的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我们要调整体育教学的内容,关注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体智能课程内容共有五类,每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以全面推动幼儿动作技能、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体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常规的跑、跳,忽视钻、爬、躲闪等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在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时,可借鉴体智能课程的内容,基于本地、本园、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将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大肌肉运动模块、平衡及协调能力模块、综合运动能力训练模块等,以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此外,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全面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某些内容优先的原则,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调整运动强度,优先选择适合特定年龄阶段幼儿的体育游戏内容,例如,小班注重协调能力的发展、中班注重运动能力的提高、大班注重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等。

◆突破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受限于固定的场所和体育器材,以固定的班级和小组为单位,采用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形式进行。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既不利于儿童体智能的全面发展,还容易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厌烦。事实上,对于幼儿来讲,参加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好玩,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体育运动的实质意义。

因此,幼儿体育教学应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实施途径。体智能课程 “三变四动五化”的创新性教学组织形式,可为我们提供借鉴。幼儿体育教学的实施可采用室内与室外、集体与个别、正规与非正规形式交替方式进行,可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相关内容。教师可定期组织远足活动,突破固定场所的限制,让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采用区域体育活动的形式为体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生成的新玩法,面临的新问题,教师要积极正面回应,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多元化的实施途径旨在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让幼儿在想做、乐做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对体育动作、技能、态度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种类型的实施途径,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体智能课程的特色之一,因为运动前的热身可很好地起到润滑幼儿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促使其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提升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

体育活动的强度、运动量、练习密度等都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游戏的选择、组织不当易导致幼儿运动负荷的难以控制、伤害事故的发生等负面问题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有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学知识和能力。

笔者认为,提高幼儿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应从准幼儿教师的培养入手。高校应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关幼儿体育的课程,使其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体质特征与运动需求,掌握扎实的幼儿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为准教师提供实习机会,促使其在实践中强化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从而为从事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不熟悉幼儿体育教学的在职教师,幼儿园可根据本地、本园实际情况,为其定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培训。

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课程评价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自己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配图/网络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相关阅读】

刘焱:缓解入园难未必要将学前纳入义务教育

如何优化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

张晖:“自主进餐”的背后

原来幼儿园游戏活动也可以充满“乡土气息”

刘焱:缓解入园难未必要将学前纳入义务教育

如何优化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

张晖:“自主进餐”的背后

原来幼儿园游戏活动也可以充满“乡土气息”

欢迎分享转载 →亚太体智能课程,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