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星人 牧星人李恒年:羽毛球给我科研灵感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牧星人 牧星人李恒年:羽毛球给我科研灵感

发布时间:2020-08-07 08:06:16

当火箭刺破苍穹,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时候,这颗卫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从这一刻开始到卫星寿命终结,对它进行的跟踪测量控制诊断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就是航天测控。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李恒年就像是一颗恒星,25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科研一线,而他团队里的科研人员就像是行星,以他为中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卫星控制的科研难题。

今年西安的夏天格外炎热,一早日头便像着了火一样,晒得人昏昏欲睡。但对于李恒年来说却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夏天的超长阳光,正好让他把工作时间延得更长。忙了一上午,从不午睡的李恒年喜欢中午到羽毛球场活动活动。

“羽毛球世界高手对方回过来的落点判断要比常人强,是因为人家长久的训练已经把羽毛球的轨迹刻在脑子里面。我们的训练怎么做,就是长久去算,不断把对这个行业的奉献里面加上砝码,那么你会逐渐培养对这个行业的极度热爱。”今年李恒年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深深地感悟到,人生就像打羽毛球,只有长久投入、极度热爱,才能让自己精确“入轨”。

1992年8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就把澳大利亚的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的卫星发射进入国际市场。“看新闻联播,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澳大利亚第一颗星,然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精确测控,我说我就要到这去。”那一年25岁的李恒年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他觉得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时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把他分配到了BP机寻呼台。“觉得报国无门,我觉得我来是到主战场去的,不是去做一些副业去的。虽然在BP台工作,但是仍然去旁听别人的会。别人在讨论各种问题,我发现这些问题我完全可以解决。”这次会后,李恒年利用休息时间,编制了一套全新的程序,他也因此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被调入梦寐以求卫星测控岗位。

1999年底,“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即将发射。李恒年发现老一辈科学家亲自审定的经典模型和算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他编写了一套全新的软件,斗胆向领导做了汇报。那天晚上,讨论会整整开了4个小时,最后在李济生院士的支持下,李恒年获得了一次模拟测试的机会。模拟结果出来后,这套全新算法被成功运用于“风云二号”卫星上。

上世纪90年代,李恒年开始着手研究载人航天飞船返回控制技术。在建立落点模型时,风力的影响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一次打羽毛球时,他找到了科研灵感。经过夜以继日地鏖战,李恒年和同事们摸索出了初步方案。虽然上级要求他们与实际相差10公里就算预报准确,但李恒年并不满足。最终,神舟五号飞船的落点与预报落点相差只有几百米,极大地缩短了搜索时间。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这是李恒年很喜欢的一首诗。25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对卫星测控事业的热爱,连儿子的名字,都毫不犹豫地取为“星辰”。在他看来,只有极度的热爱,才能全力投入,才能催生出不断的创造力。

欢迎分享转载 →牧星人 牧星人李恒年:羽毛球给我科研灵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