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军 解放战争洛阳突破战:突击消灭国民党青年军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青年军 解放战争洛阳突破战:突击消灭国民党青年军

发布时间:2020-08-08 05:28:06

资料图:国民党士兵。

战斗背景

1948年3月3日,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随即向澄城、白水、洛川、中部、宜君、铜官进军。国民党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为确保西安,令裴昌会兵团由潼洛段的新安、渑池、宜阳、洛宁、陕县、灵宝地区全部缩回陕西,以一部守潼关,大部回防西安一带。如此一来,在洛阳、潼关间200公里地段上,只剩下由青年军第206师据守的洛阳这一座孤城。根据豫西国民党军兵力空虚的形势,中央军委于3月7日2时,致电陈、唐,陈、谢并告刘、邓:“你们率3、4、8纵应以夺取洛阳并准备歼灭孙元良援兵为目的,迅速对洛阳及洛郑线发起攻击,希望能于两周内外完成此项任务。”同日24时,又对洛阳战役的部署作了规定,“洛阳这样的重要城市,顾祝同决不会不增援。你们占领黑石关、偃师、新安后,应以一部攻击洛阳,吸引敌人来援,集中全力歼灭援敌,重点放在打援上面。敌援兵可能主要是孙元良,11师亦可能来一部。请刘邓令11纵速向11师佯攻以钳制之”。

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的西部,北依邝山、南临洛水,地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是陇海铁路中段的重镇,被古人誉为“九州腹地”、“天下之中”、“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向来是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国民党军统帅部发现解放军向洛阳迫近,“有进犯洛阳企图”后,除了令206师“固守洛阳既设阵地.协同外围兵团聚歼来犯之敌”外,令胡琏兵团和孙元良兵团归陆军总部郑州指挥部主任孙震指挥,“妥为部署确保洛阳”。据此,孙元良以1个旅又l个团加强汜水、巩县和黑石关的防御,兵团主力逐渐向郑州集中。胡琏兵团主力则向许昌集结。素有“飞将军”之誉的孙元良一向以保存自己实力为主,在胡琏兵团未靠拢之前,他决不会单独增援洛阳。而胡琏兵团要赶到洛阳前线尚需若干时日,这就为解放军夺取洛阳提供了良好战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当面敌情,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决心以速战速决的手段,争取在援敌未赶到之前,夺取洛阳,尔后再相机歼击援敌之一路。决心以夺取洛阳为主,以打援为辅。整个战役统由陈士榘、唐亮指挥。

洛阳东门防御情况

洛阳城墙由土筑成,底宽约4米,顶宽约3米,高约8米。东门外,还筑有瓮城一道。守军为国民党军青年军206师及特种兵和地方武装约两万人,由206师师长邱行湘统一指挥。青年军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招募失学、失业青年组成的,这支部队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治上坚定,但战斗经验不多,战斗力不强。国民党军对洛阳的设防,是利用城墙及其附近有利地形,构成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企图固守。其阵地编成则是以城垣为主阵地,以城西北角洛阳中学为核心阵地,以城关周围要点为外围阵地。

直接担任东门及其附近防御的是206师1旅2团团部率1营及3团3营。2团1营位于东门北侧,以一个连控制外围据点福音堂;3团3营位东门、瓮城区及瓮城外侧。此外,2团3营为旅预备队,配置在鼓楼地区,随时准备向东门实施机动。旅司令部位于东门内明德中学。东门守军依托两道城墙构筑了纵深达300米的三层防御:第一层自大石桥至瓮城外壕,纵深约160米,以地堡群为骨干,辅之以十余道鹿砦、铁丝网、拒马以及若干雷区。第二层瓮城区,纵深约60米。第三层东门内外,纵深约100米。后两层主要由城墙、壕沟的明、暗火力点及巷战工事构成。

编组三个突击队

围攻洛阳城的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战役于1948年3月9日晚发起,至11日中午,攻城部队已攻占洛阳大部分外围阵地,逼近城垣及四门,并包围了九龙台、西工发电厂、潞泽会馆等几个为较坚固但对攻城威胁不大的外围据点。洛阳前线指挥部鉴于战斗进展顺利,国民党军增援行动迟缓,决心不待外围残敌全部肃清,即于11日黄昏以3、4两个纵队主力发起攻城战斗。

3纵8师奉命由东门和东北门担任主攻城垣任务。该师选择东门为主要突击方向,东北门为辅助突击方向。23团为突破东门第一梯队,24团为第二梯队;22团为突破东北门第一梯队,21团为第二梯队。23团决心以1营并加强特务连为第一梯队,担任主要突破任务,歼灭东门守敌;以2、3营为两个后续梯队,随l营后跟进。

1营受领突破东门这一关键任务后,根据守军多层设防、工事复杂坚固、纵深较大的防御特点,在团的直接指导下,在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全营广大指战员人人作调查,个个想办法、提方案的基础上,由营长张明定下了决心:全营编成三个突击队,采取梯次配备、连续爆破、分段突击的战法实施突破。并明确区分了各队任务,确定了各突击队的战斗编组。

第一突击队由3连组成,任务是扫除瓮城门外各种障碍物,歼灭城外之敌,并在瓮城外壕上架桥,为第二突击队开辟突击瓮城的通路。其编组:以3排为爆破队破坏障碍物,2排负责架桥。

第二突击队由2连组成,任务是突破瓮城门,歼灭或驱逐瓮城门内之敌,控制瓮城区,为第三突击队开辟突击东门的通路。为了增强突击力量,确保这一关键任务的完成,1营以3连1排、团特务连配属2连。其编组:以2连3排担任爆破,炸开用汽油桶堵塞的瓮城门;2排为突击排;1排为二梯队,担任巩固和扩大突破口任务。3连1排及特务连的两个排为预备队;3连1排准备沿瓮城大街向西发展,夺取东门外的地堡,以火力掩护第三突击队对东门的突破;特务连准备以一个排向瓮城大街以北发展,一个排担任机动。

第三突击队由1连组成,任务是突破东门,歼灭门内外守敌,控制城门及两侧阵地,掩护团的第二、三梯队进入战斗。其编组:2排爆破东门,3排突击并控制突破口和城门楼,1排为二梯队向城门内两侧扩大突破口。

各突击队都组织了火力队,担任直接掩护爆破、突击任务。

遂行城市攻坚战,尤其是在突破城垣阶段,火炮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一举达成突破,23团组织师配属的山炮、战防炮各2门,团属92步兵炮2门、迫击炮8门,营属60炮18门,共32门火炮,编成两个炮兵群,在东关大街以南、以北占领阵地。其中,山炮、战防炮、92步兵炮主要担任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敌前沿工事;迫击炮、60炮主要担任压制射击,掩护步兵冲击并占领和巩固突破口。

充分的战前准备

攻城部队根据中央关于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的指示,在年初整训期间,就进行了土改教育和三查三整、三大民主运动,首先在思想上提高了战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团在9日晚上顺利夺取了东关,以此作为攻城依托,并利用火力控制了大石桥,随即开始构筑攻城阵地,部署兵力、火力。同时广泛开展了军事民主,每个突击队员、爆破队员以及各级干部都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充分了解敌情、地形、任务的基础上,提问题,想办法,拟定战斗计划,具体区分各人、各组、各火器的任务,使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得到了解决。通过这样深入细致的工作,广大指战员进一步领会了上级的意图,理解了自己在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指挥员的决心部署和战士的行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这就奠定了胜利的可靠基础。

抓紧战术演练。1营在战前整训期间,就曾反复演练过攻坚的突击动作,并准备了较充分的攻坚器材。受领突破洛阳东门任务后,又依据当面敌情、地形,结合平时的演习,反复研究了打法,并在攻击前再次进行了演练,认真检查和补充了各种器材、炸药包和弹药。

组织步、炮协同。战前,团、营召开多次步、炮协同会议,研究和解决步、炮协同中的一系列问题,并使步、炮指挥员互相了解意图和打法。炮兵根据步兵的要求,逐炮明确了任务和射击目标。

突破东门

10日晚上,第一突击队利用守军的麻痹疏忽,连送两包炸药,炸掉了大石桥上的鹿砦、拒马以及桥西头两侧的地堡,为第二天突击创造了条件。

11日17时40分,解放军直接瞄准火炮在距目标100至300米处开始破坏射击,至19时,将瓮城门工事、火力点大部摧毁,随即转入掩护步兵爆破突击。

第一突击队的10人爆破队在炮兵火力和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进行连续爆破,半小时内连送4包炸药,炸开6道障碍物,开辟了接近瓮城的通路。突击队指挥员命令8班班长带1名战士去侦察外壕的桥是否被破坏,以便明确第二步决心。在侦察前进途中,这名战士产生了畏惧情绪,卧倒在地上不起来。8班长见状大声呵斥,结果暴露了目标,守军以火力封锁通道,致使任务未能完成。鉴于外壕桥梁的情况没有侦察确实,1营一面组织火力加强掩护,一面命令3连迅速再派人去侦察。3连派出1排副排长张成法带一个姓周的副班长再次前出侦察。他们在火力掩护下接近到外壕的地堡附近,恰在这时,守军打出两发照明弹,确实看清了外壕的桥未被破坏,即返回报告。至此,第一突击队经一个半小时完成了营的第一步任务,无一伤亡。

21时30分,第二突击队的13人爆破队在炮火掩护下对瓮城门进行爆破,连送7包炸药,其中4包奏效,将堵塞城门的汽油桶炸开了一个可以勉强通过步兵的口子。2排长宋昌福随即率队趁爆炸硝烟开始突击,分队陆续进入突破口后,集中力量向北发展,首先夺取了城门内北边30米处的方形碉堡。1排突入后向南发展约100米,3连1排加入战斗协同1排肃清了瓮城大街以南守军。特务连2排进入战斗后,协同2排打退守军反冲击,巩固了大街以北既得阵地。战至24时,瓮城守军两个连除一部仍坚持瓮城西南角抵抗外,大部被歼灭。第二突击队基本上控制了瓮城大街,为第三突击队突破东门准备了有利的阵地。获悉瓮城失守的消息,邱行湘心急如焚,一方面命令1旅旅长赵云飞想尽一切办法把解放军打出去,把突破口夺回来。一方面亲自指挥重炮向东门猛烈轰击,企图遮断东门道路,掩护步兵进行反冲击。

在第二突击队肃清瓮城残敌的同时,第三突击队开始经瓮城向东城门前进。2排担任爆破队,5班开辟东门外通路,4班爆破东城门。在运动中部队遭敌纵深炮火拦击,造成一定伤亡。通过瓮城突破口时,又因口子太小,不慎被汽油桶钩响一包炸药,将5班和机枪班大部炸伤,4班也被炸乱,现场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干部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相联络,仅5分钟就重新组成了爆破队,继续向东门前进。此时,瓮城街南民房起火,影响部队行动。突击队指挥员果断命令4班打通街北民房,以此迅速接近了东门。至12日零时20分,4班在火力掩护下以4包炸药进行连续爆破,破坏了门外附防御工事和地堡,炸开了城门,可供几路纵队同时通过。城门炸开后,1连副连长率3排于零时30分开始冲击。7、8班进入城门沿城墙向北发展,首先夺取了距城门5米处的一个地堡以及10余米处的一个高台子,9班则迅速控制了城门楼制高点,击退了守军一个连自北向南的几次反冲击。1排长看到城门大开,不待3排全部进入,便率一个班沿大街向西冲击,夺取了距城门20米处一南一北两个地堡。1排副排长率2班夺取了一所和7班据守的高台子隔街相对的民房,两个班组织交叉火力击退了守军一个连从北面发动的数次反冲击。

12日2时,完成了肃清瓮城残敌任务的3连和特务连,也紧接着突入城内,3连向南发展,特务连向西发展。至此,突破口已经相当巩固。2时30分,团的后梯队2营、3营相继入城。前后梯队密切协同,又连续打退了守军一个连至一个营兵力的数次反扑,最终巩固了突破口。至3时30分,23团已经全部进入纵深战斗,胜利完成了突破洛阳东门的任务。

结语

洛阳东门突破战斗,是洛阳战役的关键战斗之一。华东野战军3纵8师23团1营,采取连续爆破、分段突击、交替前进的战术,完成了突破国民党军多层、坚固城防的艰巨任务,为攻城主力投入巷战,全歼守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6师师长邱行湘也承认“如果城垣过早地为解放军突破,这个仗就不好打了,这是在洛阳战役中成败所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为了表彰1营的突出贡献,1948年7月7日,华东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授予该营“洛阳营”的荣誉称号。营长张明被第3纵队评为“甲等战斗英雄”。此次战斗,规模虽然不大,意义却是不小,将火力、爆破、突击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战斗效果,堪称是华东野战军城市攻坚战的一个标志性战斗,在军事民主、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方面都有值得认真总结的地方。

在新式整军运动的基础上,发扬军事民主,群策群力,克敌制胜。1营在战前两个月整训中,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和三大民主运动,大大地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密切了官兵关系,部队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空前巩固。受领突击任务后,部队有领导地开展了军事民主。每个突击队员、爆破队员以及各级干部都进行了普遍的调查研究,在了解敌情、地形、任务的基础上,号召全体指战员提困难、想办法,把发现的困难和新问题及时反映,都得到了适当的解决。由于自上而下普遍重视,不仅增强了战斗信心,而且使上级的决心和意图变为广大指战员自觉和积极的行动。第三突击队仅用5分钟就整顿好因为炸药包意外爆炸而出现混乱的战斗队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次战斗经验证明.只有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一系列战术、技术问题。战斗任务越艰巨,越要开展军事民主,以求群策群力,克敌制胜。

针对敌人防御特点,集中兵力,进行多梯队的战斗编组,实施连续突击。毛泽东主席历来强调:“不但使用战术,还须变换战术。”“依据敌我部队、敌我地形的情况,及时地恰当地给以变换,是灵活性的指挥之重要任务。”随着国民党军防守的城市不断被解放军攻克,其对城市的防御也在不断改进。这种改进,主要表现在加大防御纵深,增加工事的坚固性、复杂性,并逐渐转入地下。1营针对敌人改进了的防御配系,改变了以住只组织单一突击队完成突破任务的编组方法,集中兵力组成了三个能独立完成突击任务的战斗单位。严格区分战斗任务,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对突击队、排、班乃至个人的动作,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最终以梯次配备,对敌实施连续突击,交替前进,使突击营具有强大的持续突击力,从而保证了东门突破战斗的顺利进行。这是对以往战术的新发展,为后来的城市攻坚战中突击营的编组方法创造了范例。

欢迎分享转载 →青年军 解放战争洛阳突破战:突击消灭国民党青年军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