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人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原来这才是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人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发布时间:2020-12-28 01:51:47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一方以武攻,一方以法治国。吴靠将领进攻,而靠先贤。这是当时君主的基本认识,所以不需要人才。

俗话说,千军万马难得其一。可见将才难得。还有就是可以看到将军无能,筋疲力尽,可见将才的关键作用。

武将如此,智者亦然。

古人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发现、留住和发挥。其意义在于,小的事关国家兴亡,大的事关民族存亡。所以历代君主总是以德服人为荣,除非安于现状。荣誉下士,目的是获取人才。

商鞅,一个著名的人才,最初是卫国的贵族。然而,自从卫懿公举起鹤,打败了这个国家,卫国就从一个大国变成了一个小国。到了春秋末期,被卫庄公会徽和魏初父子争夺国家数百年的事件搞得筋疲力尽,卫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商鞅去了魏国,公孙述措认出了商鞅的天才,几次推荐给魏惠王。没必要,智宫叔措临死前要求魏惠王再任命商鞅为相,否则就杀了商鞅,不让他离开魏国,落入别国之手。魏惠王仍然没有使用商鞅,也没有杀死商鞅。公孙述措死后,商鞅为秦离开魏国西。起初,秦王并不知道人才,但只有在靖建反复坚持后,他通过三次谈话逐渐认识到商鞅的知识,启用了商鞅,并成功地进行了变法。

可见一个人才经历了多少波折,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当一个昏君上台,没有办法报效国家的时候,商鞅不得不为魏国而离开魏国。在那之后,因为魏惠王是盲人,不知道人才,他走开了。幸好,正是不懂人才,否则活不下去。到了秦,一开始并不顺利。秦孝公谈了三次,第一次他谈天堂,秦孝公睡着了,第二次他谈国王,秦孝公仍然失去了兴趣。直到第三次商鞅论霸凌,秦孝公才怒不可遏,彻夜长谈,拜商鞅为相。从这一点来看,秦几乎错过了人才和兴盛的机会。

君主求才,人才也在寻找出路。但是,人才有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学会有用,有的是为了名利,有的是为了慈悲。由此,人才分为名利、尊重、理想三个境界。

国王对人才的渴求也有三个层次:国家危难、民族运动衰落、霸权成就。国家危在旦夕,主动出山的人才无异于雪中送炭。没有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理念,志愿是不可能的,最终发挥作用的是他们;国运没落,人才济济,但最后大多看中了名利。当你想称霸生意的时候,各种人才云集,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要千古留名,要名利双收,要投机取巧,要显示自己的野心。这些人才也在利用一个国家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人才和君主更像是合作关系。

人才的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保卫国家的基础薄弱,没有商鞅发挥作用的土壤,只能任其衰落。然而,魏惠王不知道人才,让商鞅走了,又迎来了庞涓。然而,因为庞涓排挤了他的兄弟孙膑,他最终伤害了别人,魏郭云错过了一个历史机会。最终,认可了人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

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头模型就是用少数人才带动多数人的发展。培养、识别、留住和发挥人才不仅是古代的永恒话题,也是现代社会的永恒话题。

欢迎分享转载 →原来这才是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人才,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