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抄本《直斋书录解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元抄本《直斋书录解题》

发布时间:2020-07-23 15:14:28

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它与宋代另一部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齐名,被誉为古代私家书目的“双璧”。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性喜藏书,为南宋大藏书家、目录学家。历江西南城县令、兴化军通判、浙东提举、浙西提举、国子监司业等职。淳祐九年前后,以侍郎、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赠光禄大夫。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二中说:“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陈振孙生活的南宋时代,正当出版事业兴盛发达,私人藏书、私人编制目录盛行一时。在这种风气影响下,陈振孙早年作官时就开始搜集藏书。不仅在莆田收书。由于其任职的浙江、江西、福建均为当时图书业较发达地区,故每到一处,便向当地学者、藏书家求教、购买和传录典籍,丰富自己收藏。数十年积累,振孙将对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全目共著录图书3039种,51180卷,数量大大超过宋及以前的私人藏书,与当时官府藏书相比,也毫不逊色。书录根据当时图书的情况,在图书分类上有所改革。在继承过去目录的传统上又有创新,设立了语孟、别史、诏令、法令、时令、音乐等新的类目,这些类目大多被宋以后的公私目录所仿效。

《直斋书录解题》全书分五十三类。考其分类性质,仍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顺序排列。书中没有总序和大序,在所分五十三类中,只有七类有小序。这七篇小序,是陈振孙认为有必要而写的。如语孟类,自《汉书·艺文志》以来,历代目录都把《孟子》列入子部儒家类。宋熙宁以后,《孟子》被列入十三经;至元祐,以《论语》、《孟子》取士。宋代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体现在学术思想领域中的这种变化,在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得到了反映。在目录中将《论语》、《孟子》并列,是陈振孙首创。

《直斋书录解题》的解题内容丰富而明切,或述撰人事迹,或论学术源流,或考真伪得失,而注重典籍的版本款式。解题中对许多典籍的刊刻时间和地点都有简要的记载,不但记京本、监本等刻本的特点,也记录了抄本、拓本的情况。解题撮其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对于我们辨别学术源流有指导门径的作用。

解题目录发端于汉代,到宋已趋成熟。宋代是一个图书目录繁荣发达的时代,目录学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是当时目录学发展水平的最优秀、最典型的代表。通常是二三十字至百余字就能简明扼要地披露一部书的大致内容。详略得当,繁简适中,灵活多样而不千篇一律,充分显示了我国目录学的优良传统以及宋代目录学在编写提要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尤其值得珍视的,是《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书籍后来大部分散失,但是解题还在,这就为古籍的考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直斋书录解题》未能完整保存下来。国家图书馆这部元抄本是目前可见最早版本,仅存四十七至五十这四卷。其后便是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的二十二卷。虽残缺,但“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

欢迎分享转载 →元抄本《直斋书录解题》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