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10-26 15:57:29

心系人民,艰苦磨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李东亮
心系人民,扎根基层。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心绪难平,年仅15岁的习近平在走上社会之初就把自己作为黄土地的一分子,“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人民情结——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他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着急……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 初心不改,艰苦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插队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开磨坊、办沼气,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谁为人民办实事,人民就会支持谁。正因如此,习近平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大家都拥护他”。青年习近平的勤奋务实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因为他“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他在艰难困苦中历经挫折与考验,仍做到不离不弃与人民在一起,走好为人民服务的第一步,努力做到“三同四关”即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过好“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他从那时起,就把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行动完全融入人民群众之中,把自己的创业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这是他初入社会,迈进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亲民、爱民、为民思想的最初形成。与人民在一起经受磨难,与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与人民在一起铸造梦想。 作为一名基层的扶贫工作干部,我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出发,选择好真脱贫、实脱贫的事情去干,把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的事情做细、做成、做好,真正让贫困户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满意感、幸福感,从而一步步实现脱贫,走向小康,走向幸福。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会梦想成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不改初心,不忘根本,心里装着人民,胸怀天下,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想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上。
“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读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使我更加认识到党的扶贫攻坚政策正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它接地气,暖民心。这启示我们,只要坚持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向习近平当初在陕北梁家河一样,让中国梦从我们所帮扶的东沟河开始,从每个贫困户的脱贫计划开始,从最基层做起,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走向小康,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岁月如歌,光阴如梭,七年磨砺,根深叶茂,融入民众,心系陕北梁家河。今天,我们已步入新时代,站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历史节点上,应正确把握党的扶贫政策以及惠民、为民的一系列举措,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扶贫之路上行稳致远,走出一条心系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明大道。

欢迎分享转载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