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的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三季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02 19:14:17

三季人的故事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 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是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感 悟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故事告诉我们:对任何 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有的人在生活中特别爱争论,非要把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结果双方把关系弄得很僵硬。其实,纠缠于那种无意义的口头争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适时地认输回避。

做人做事莫不如此。

若于佛及法,其心了平等,二念不现前,当践难思位。若见佛及身,平等而安住,无住无所入,当成难遇者。色受无有数,想行识亦然,若能如是知,当作大牟尼。

——《大方广佛华严经》

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莲池大师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赏析:

这是一首如诗如画、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同为五言极品。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僧,镇江竹林寺是他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夕昏时分送诗僧灵澈返寺时的情形。

竹林寺在苍茫山林之中,从远处传来静穆的寺钟,时近薄暮,亦在钟催上人归寺。“苍苍”与“杳杳”二叠词,用得极当,给人以空旷渺远之感;后二句写灵澈头戴斗笠,身披夕晖,独自向着远处的青山,越走越远,既展示了诗人对上人的真挚情谊,也展现了上人清寂的风度。

精美如画,是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风格。前两句诗是一幅画,后两句诗又是一幅画,一帧是动人的山水图,一帧是勾人的意境画,均烘托出令人遐思的美妙意境。

欢迎分享转载 →三季人的故事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