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只学所谓课内教材,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语文本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只学所谓课内教材,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发布时间:2020-08-05 11:29:22

家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孩子即将中考和高考的父母们,火速收藏,这将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前途!

01

对于读书少

不读书、不思考

少思考、写字慢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

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孩子现在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还记得“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当时着实让在场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吓了一跳!

主编温儒敏说: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自2018年9月,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后,主编温儒敏就成了家长和老师追逐的对象——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

1. 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主编温儒敏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所谓的课内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紧跟小学、初中教材的是接下来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变脸!正在着手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曹文轩说:

曹文轩说:

“新的语文教材要对教师学生有制约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书目。这个书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须看,因为要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评估直接挂钩,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的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家长真应该从孩子奥数题中、作业堆里,赶紧抬起头看看远处,别走错了方向,选错了赛道,耽误了孩子。

然而,我们知道,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必须功夫在平时,而且是苦功夫。

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开启后,说实话,高中生关注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02

初中生,还有救

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

正当时!

不只是语文,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

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所以说,语文为王时代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来临了!

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

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是9000+字。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03

如果家长依然说

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

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

放弃所有学科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提高那些奥数牛的孩子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抓住阅读红利期,孩子才会成为赢家!

瞬息万变的社会,常常有人说到“红利期”这个词。有人抱怨,自己错过了这个、那个红利期,错失了很多机遇。

那是因为,他们只顾一路狂奔,却不会停下来看看方向。

前几年,有人赶上了参加奥数竞赛升名校的红利期,于是,无数小学生家长拖着娃盲目地跟着“奥数”大军一路狂奔,一面刷题、追分……一面抱怨没有时间阅读……

可是几年以后,当家长发现孩子因为阅读能力的缺乏,连考试都没法应付的时候,是否又会抱怨错过了阅读的红利期呢?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且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持续下去!

04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

第一重要的习惯

并将持续下去!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坚持大量阅读。家长要明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的书房,让孩子读足够的书,不仅能让你省下万金,更能给孩子一个通往“罗马”的人生。

一些家有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觉得这种事离孩子还很远!

“孩子还小,现在不急。”

“我又看不太懂教育政策。”

“到时候再说。”

“不行那时候再找人问。”

……

殊不知,家长的某一个犯懒不负责任的想法,很可能就会耽误孩子一辈子。

所以随着教育部考试政策的一次次改革,家长真的要警醒了,不让孩子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孩子就会被这个时代狠狠地抛弃。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知晓动向后,并且了解到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要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时,似懂非懂地认识到孩子要大量阅读,只要量够大,孩子的阅读水平就一定能提升。

所以纷纷买来大量图书让孩子读,生怕孩子落后。

买书从来不是件难事,但是在买书的时候,是否考虑书的内容适不适合孩子读?是否考虑孩子能不能坚持读下来?

简而言之,一是书籍内容问题、二是阅读时间问题。

阅读内容问题

童书市场上书目鱼龙混杂,有些并不适合孩子读,家长们不能因为一时心急,把好的、坏的内容一并给孩子,让孩子自行分辨。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读名著,因为新课标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目90%以上都是名著,而且名著考题更是全国各地中考乃至高考试卷中的座上客。

多读名著既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又能让孩子们在今后的考试中少失分,多得分。

文章前面已经说过, “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0000字。”

卷面字数达到1万字以上——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刨除写作文需要的45~60分钟,意味着在90分钟内完成1万字的阅读与答题,一分钟过目文字至少100字以上!

其中包括:

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

长篇文言文

诗词鉴赏

还要包括思考、答题和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其影响不仅仅是15%的考生做不完题,就算是85%能够全完成的考生之中,又会有多少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斟酌而出错?!

如果阅读量增大,阅读板块占用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必须在30分钟,甚至是25分钟内完成800字的作文!对于构思难、写作慢的同学,又会是极大的挑战!

是的——再不阅读,高分将与你无缘!

语文考试不再是依靠解题技巧得高分的“技术活”了!卷面字数达到1万字的高考试卷,不仅要“读得快”,还要“想得快”,信息把握准确,理解感悟到位;作文不仅要“写得快”,而且要构思迅速,表达准确、深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名著阅读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不必把阅读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阅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在于日常积累,习惯成自然!

就以国学经典这一个类别来说,如果从小让孩子读经典,从《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类国学读物学起,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典诗词。

例如

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等名家的“代表作”都有所积累;经常诵读经典古文、名家名篇。

非常熟悉的:《出师表》《陈情表》《陋室铭》《爱莲说》《世说新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文言文都能“耳熟能详”。

面对高中的国学经典书目,就可以做到“水到渠成”轻松应对。孔、孟、老、庄、《史记》等大部头的国学经典著作也可以“涵泳其中”得其真谛了!

名著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小学和初中阶段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中面对《彷徨》《呐喊》《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这些颇具深度的著作,也就不再觉得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了!

中高考开考已经近在眼前,虽然“临时抱佛脚”有时真的可以帮上大忙,但建议家长们还是不要给自己和孩子太大压力,考前只需做到调整好作息习惯,再把易错、易忘知识点记一遍,除此之外其实最好的减压方式还是翻开手边的书,静下心来好好的阅读一番,不仅帮助考前减压,说不定还能补充到在考试当中能派的上用场的知识,更是在需要写作文的时候,成为脑中最大的素材库来源。

阅读唯有循序渐进,内心方能越发厚实。

欢迎分享转载 →语文本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只学所谓课内教材,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