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虎教育 从马云回赠日本口罩,看待中国古今“礼尚往来”,原来古人的智慧这么深奥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阳虎教育 从马云回赠日本口罩,看待中国古今“礼尚往来”,原来古人的智慧这么深奥

发布时间:2020-08-08 16:22:28

马云回赠日本100万只口罩,堪称现代版本礼尚往来,那古代有哪些礼尚往来的故事呢

导语:中国民族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关于朋友,亲人交往都有着很多的礼仪,在古代,古人更是崇尚“礼”字,行事皆以“礼”标准“,礼尚往来”这四个字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代表着古人的交友哲学,古人交友提倡多多走动,而不是那种很多年不联系你,突然遇到了困难,再找你帮忙,这样怎么可能。

别人给你送来了礼物,你要讲究回礼,这样一来二去,朋友之间多多走动,关系自然而然就深厚了,这次疫情期间,马云回赠日本100万只口罩,更是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人的“礼尚往来”礼仪之邦的风范,本文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的出处

“礼尚往来”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这本书在古代有着很深的地位,是集合儒家礼仪于大成的一本书。

《礼记-曲礼上》是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为学者必读书目,这本书描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执行的礼仪,比如它对做官员礼仪的要求:

这句话讲的是君王对臣子的礼仪之道,大意是:“大夫到了70岁就可以退休了,如果不退休的话。君王就应该赐给他座位和手杖,在本国因公外出,可以有妇人陪从。若出使异国,可以乘坐安车。在上述场合与人讲话,可以自称“老夫”,但在朝廷上与自己的国君讲话则要自称己名。邻国来问,国君必问于老者以答之。”

礼记是古代人的行事准则,其中内容非常全面,覆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认为,君子行事,应和乎礼。

礼尚往来,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否则不和乎礼。

礼尚往来的故事典故

阳虎送孔子烤乳猪,孔子回访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他力求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都能够做饭和乎礼的要求。

孔子为了传播他的理念,曾经周游十二国去游学,由于孔子的名声非常响亮,在列国中都非常有名,每到一处,达官贵人们就会登门拜访,让孔子不胜其扰,只能找个理由不见他们,自己躲个清净。

有一次,孔子开坛讲学,孔子是鲁国人,鲁国的君主鲁定公,认为孔子有大才能,经常请孔子到宫中讲学。

当地的豪绅阳虎前去见孔子,孔子知道他有事情找自己,就借故不见他,阳虎也无可奈何,直到有一次阳虎为孔子留下了一只烤乳猪,孔子身为君子,讲就礼尚往来,没办法只有去回访阳虎。

战国贫民贫苦也要礼尚往来

战国时有个叫乡下人。家里很穷,他的友人来访,为他带来礼物,他必定会带着礼物回访,他的妻子埋怨他说:“家里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你好友送的礼物为什么不用来贴补家用,还要卖了他们买别的礼物想送呢”,他回答:“东西他送给我,我再回赠他,金钱没有减少,但是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留下的确是深厚的情谊”,他的故事传出去后,十里八乡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君子。

感言:“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好品德,是祖先就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虽然我们自己的东西很贵重,送给了别人,但是别人也会回礼,这其中个人没有损失什么,的情谊就会增加,相反如果送出去的东西没有回礼,就证明这个人不可深交。

中日同属儒家文化圈,抛开历史问题不谈,日本给我们赠送物资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这是一种情谊,而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马云发挥了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为他们提供帮助,这种行为彰显了中国人的大国风范。

但是小编觉得有一件事要注意,一码归一码,不要因为接受了帮助,就忘记曾经的苦难,忘记先辈的鲜血,要缅怀归去,以史为鉴。

您认为马云怎么样?

欢迎分享转载 →阳虎教育 从马云回赠日本口罩,看待中国古今“礼尚往来”,原来古人的智慧这么深奥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