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 张小平离职背后:航天民企两到三倍薪酬挖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张小平离职 张小平离职背后:航天民企两到三倍薪酬挖人

发布时间:2020-12-26 21:12:17

8月,蓝箭航天研制的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完成总装和工厂试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部分航天技术人员被民企挖走,工资两到三倍;蓝箭航天等民营企业,受资本青睐,都获得几个亿的融资。

在网络和朋友圈“刷屏”的“张小平离职事件”,开启了航天人才离职潮的一角。昨天,新京报记者获悉,在航天系统的许多研究所,都有高级技术人员离职的案例,包括研究所所长和总设计师。

是私人航天公司蓝箭航天“挖走”了张小平。该公司开发的运载火箭“朱雀-1”将于第四季度发射。这背后是资本的涌入。航天人才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跳槽

“不是我们收入低,而是外面太高。”

一名航天系统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他所在的航天研究所的一名主任已经调到民用航天,不久之后,一名首席设计师也调到了民用航天。

“不是我们收入太低,而是外面公司开的太高了。”一位在航天系统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单位也留下了很多人,包括张晓平,甚至更高的层次。基本收入会增加两到三倍,否则没人愿意去。”

“说单位不重视这种辞职肯定是假的,但是华为一个普通员工工资比我们总监高。真的没有这么高的待遇,面对人才流失,也没有办法留下来。”研究员透露“离开研究所基本是两个目的地:华为和民用航天公司,有能力的技术岗位,年薪基本可以超过50万。”

“研究所不代表安逸,也不代表没有压力,没有加班。”肖旭去年毕业于北京的一家航天研究所,毕业后选择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在二三线城市,研究所的工作可能待遇一般,但是相应的费用也少,很多是可以报销的。还是铁饭碗的意思。”

“虽然X空间已经证明了商业航天的可行性,但是我国的民用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较少。”肖旭说:“航天领域仍然是相对传统的。三分之二的学生毕业后将在研究所工作。除了收入因素,他们之所以选择民用航天公司,主要还是看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研究并不意味着压力很小或者没有加班。”

尽管近年来人才流失加剧,但航天研究所的招聘要求正在上升。

200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李杰透露,2009年本科毕业时,他有机会去了Xi的一家研究所。然后2014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研究所的招聘要求也变成了博士。“五年后,我从本科转到了博士,去了同一个研究所的同一个岗位,但是收入差不多。”

从底部开始

第四节蓝箭航天发射“朱雀一号”

《挖开》张小平《蓝箭航天》类似于中国版的《太空X》。2018年2月,马斯克的Space X发射猎鹰重型火箭,向Tai 空发射红色特斯拉,引起全球关注。2018年8月20日,蓝箭航天宣布其研发运载火箭“朱雀-1”已完成总装,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射。

9月27日,正当“张小平事件”愈演愈烈之际,蓝箭航天宣布,国内研制的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阙短喷管推力室在其湖州自建试验台上进行了20秒短程点火试验,并取得成功。蓝箭航天CEO张长武表示,这次短喷管推力室试验是蓝箭发动机产品和核心能力建设的“双向验证”。

据公开信息,蓝箭航天是全球第三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技术的火箭制造商。根据计划,公司明年将实现10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并于2020年进行中型液体运载火箭的试发射。

今年4月9日,蓝箭航天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金风科技领衔,世纪天华和CDB荣华紧随其后,创意天使和白永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蓝箭航天透露,其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将拥有200余人的办公生产规模,预计2022年将形成年产200台发动机和15辆中型运载火箭的规模。目前,蓝箭航天已获得融资5亿多元。

从技术储备来说,民营火箭企业的技术靠国家队的输出。“国内民营火箭公司其实站在科技的肩膀上。没有行业这么多年的科技努力,就没有目前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这是必然的。”火箭企业之星探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梁建军说。

向前跳跃

资本积极进入商业航天市场

2015年,民营火箭企业层出不穷。除了蓝箭航天,还有零点空和星光荣耀等知名民用航天企业。

其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投资的星光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此前已获得多轮融资,包括雷军控制下的顺威资本..2018年9月6日,第一枚商用火箭发射升空。顺威资本CEO徐达来发来贺电“我们去泰空”。

今年以来,许多民营火箭公司都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比如在中国发射第一枚自主研发的探索空火箭后不久,星际荣耀宣布完成A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6亿元;今年1月和8月完成两轮融资,四轮融资总额近8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起到了助推作用,零一空和蓝箭航天等企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蓝箭航天已获得融资5亿多元,其中2亿多元来自湖州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专项综合投资,重庆两江航空空工业投资集团也于10月份取得股份。相应地,这些民营火箭企业也在当地分配产能,形成火箭研发的上下游产业链。

“从运载火箭的整个产业链来看,除了上游的技术材料和火箭,中游还会涉及一些组装设施。目前北京条件不多,特别是要量产的话。”星图勘探CEO梁建军告诉记者,由于人才聚集,亦庄适合作为火箭研发总部,但具体制造环节只能在其他省市进行。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2012-2017年间,卫星发射市场空保持在55亿-60亿美元之间。其中,2018年中国火箭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预计今年发射次数将翻倍至40次左右。

随着太空X等民营火箭企业的出现,商业卫星发射的门槛大大降低。谷歌、Facebook、Space X等公司都打算建立卫星网络,成为宽带卫星互联网运营商。

秘密担忧

民营火箭创业公司担心,招聘人才会更加困难

昨天,一位蓝箭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最怕的是,上级认为这次事件是我们蓄意炒作。”蓝箭的竞争公司最担心的是,相关单位会因为这件事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离职的限制。

据了解,目前已成功发射的两家私营火箭公司的主要R&D人员来自系统内部。01 空之间的原系统R&D人员约占80%,而在星际荣耀中,这一比例高达近100%。具体职级方面,零一表示,副总工程师级别的R&D人员很难挖,外流会有很多限制。零一有更多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

目前,国内民营航天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关键技术仍需要依靠具有R&D经验的技术人员从系统中流出。

“科研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民企承受不起之前的605次。”军事专家、著名军事评论员东健告诉记者,由于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国家资金投入,其基础是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体制内的人才到了私企可能很快就会出成果,但是之前的605实验的基础还是要靠国家投资。”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在讨论系统内外的人员流动问题。我们计划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发展平台、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人才。国企要想留住人才,也要反思这些方面。”一名工作人员在01 空告诉记者。按照他的理解,体制内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在待遇和晋升之间空。

深圳原海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陈敏早前告诉记者,民营火箭人才的窗口已经关闭。一些私人火箭企业家表示,系统内的机构正在增加离开公司的难度,“比如减缓离开公司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 →张小平离职 张小平离职背后:航天民企两到三倍薪酬挖人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