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 人类的微表情有何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微表情 人类的微表情有何用?

发布时间:2020-12-23 01:09:53

20世纪60年代末,一群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分别去了巴西、日本、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他们给当地居民看了一组照片。有些被试之前从未接触过外界,也从未见过照片。保罗·埃克曼上尉后来回忆说:“我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局外人。”

固有反应

对天生失明且从未见过情绪表达的人的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对200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柔道运动员(包括天生失明或出生后失明的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所有运动员在赢得一轮比赛后都有相同的表情。

他们的表情是典型的“杜翔微笑”——笑容灿烂,会蔓延到眼睛和嘴巴——这是一种真正的情感表达。

社交信号

一些情感表达,如恐惧和厌恶,对表达者的生存有明显的好处。

情感表达的其他功能更加神秘。心理学家正在研究快乐的微笑、愤怒的咆哮和悲伤的脸的潜在功利目的。也许这些情绪没有功利目的,只是进化成了信号。

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流的面部表情是非常强大的交流方式,可以传达/接收那些对我们祖先有益的情绪状态。例如,从对方的脸上表现出恐惧和认识到恐惧可以帮助双方应对危险。

根据这一假设,情绪表达最初就是进化生物学家所说的“线索”,它揭示了内在的状态或行为信息。但是人类进化出了这些情感表达,一开始并不是信号。咀嚼是一个可靠的信号,表明有人在吃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达演变成了传达信息的清晰信号。这个过程叫做仪式化。通过仪式化,情感表达变得越来越夸张和清晰,使得非语言交流更加容易。

情绪表达的早期进化阶段称为扩展适应,即某个特征最初是为了一个目的进化而来,后来被另一个目的征用。这个过程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情感表达的功能很难识别,也就是最初的目的早就被仪式化掩盖了。

暧昧的愤怒

如果只靠面部表情,可能会严重误解别人的感受。

网球运动员瑟琳娜·威廉姆斯的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只能看到她的脸时,她似乎很生气或很痛苦。但是如果你能看到她的身体重心在前脚,同时握紧的拳头在脸前——显然她心情很好。

事实上,她刚刚击败了她的妹妹维纳斯,在赢得2008年美国公开赛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支配和服从

另一种可能是,有些情绪表达自始至终只有信号功能。

骄傲和羞耻等典型的社会情绪可能属于这一类。这些情绪表达类似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社会支配和服从,说明这种情绪表达是一种地位相关的信号(遗传自远古祖先)。

悖论是面部表情完全背离了其原有的功能,这就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即面部表情终究不是万能的,这与埃克曼的发现相反。换句话说,面部表情没有生物学基础,而是文化习得的标志。我们所学的面部表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肢体语言”。

面部表情和口语一样,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表明,人们对某些情绪的识别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因素。现实世界里,脸自己几乎看不见。我们会注意到别人的脸、姿势、声音和更广阔的环境,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表情的理解。

例如,皱眉通常与愤怒有关,但如果这个人拿着脏东西,可能会被认为是表达厌恶,或者如果伴随着对危险的描述,可能会被认为是恐惧。同样,给同一个表情贴上“愤怒”、“惊讶”、“恐惧”的标签,也会改变人们对它的理解。

文化差异

情感表达也可能因文化背景而异。中国人对情感表达图片的分类与欧洲人不同。

如果情感表达不具有普遍性,意味着什么?埃克曼的研究经常被认为是我们掌握普遍人性的最好证据之一。也许在更深的层面上,我们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都写在脸上。

来自心理空间

本文由“心理客”微信官方账号转载编辑。编辑后添加的插画全部来自网络。他们对文章的观点持中立态度,并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他们对文章的观点不负责,只负责分享。文章版权和插图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共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未经授权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查。

欢迎分享转载 →微表情 人类的微表情有何用?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