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杰的道德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李燕杰的道德人生

发布时间:2020-07-27 07:37:04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国学,教育,艺术、演讲界泰斗、中国第一位德育教授,多次受到党和国领导人接见和表扬的,当代最伟大的演讲教育艺术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尊敬的国学家、文学家、诗人、作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演讲协会联盟主席李燕杰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1月16日17:58分,在北京海军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李燕杰教授逝世是中国演讲界无可挽回、无可替代的巨大损失,山河哀伤,大海哭泣,天地同悲!

【李燕杰大师简介】

李燕杰,中国国学院创始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五届中共北京市委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理并长,教方艺术杂志社社长,北京自修大学校长;教育艺术演讲家。

李燕杰大师1997年率先走向社会演讲,迄今已讲过90多个专题,在国内到过297个城市.(其中包括香港、澳门)在国外到过125个城市演讲;其中有华盛顿、纽约、温哥华、渥太华、伦敦、巴黎、罗马、柏林、东京、伯尔尼、蒙太利尔等,国内外共到过499个城市,演讲3000余场。被誉为真善美的传道士、教育艺术家、铸魂之师、青年的良师益友。

李燕杰大师著作有:《李燕杰谈国学精粹》《李燕杰谈人生智慧》《李燕杰谈演讲艺术》《铸魂·艺术·魅力》、《李燕杰演讲答问录300题》、《李燕杰通信集》、《思想教育艺术概论》、《爱与美的追求》、《爱心慧语》等40余种。他的《塑造美的心灵》、《自强者笔记》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读物一等奖。

李燕杰大师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获铸魂金杯奖,并两次荣获北京灵山杯一等奖。他的名字被收入60多种名人辞典,如《中国当代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名录》、《中国当代文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世界艺术家词典》、《世界华人艺术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大词典》、《剑桥名人词典》等。

李燕杰的道德人生

李燕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共北京市委委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教育艺术演讲家。1977年率先走向社会演讲,迄今演讲4700余场,被人们誉为“真、善、美的传道士”,“铸魂之师”,“青年的良师益友”。

在40岁以上中国读书人的记忆中,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是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他就像是恢宏的时代旋律中跳跃着的音符,又是用生命演绎青春的时代歌唱者,引领着无数青年人的激情和梦想。

2010年8月,盛夏的一天。记者有幸走进李燕杰老师的家,拜访这位当年蜚声中国大江南北的风云人物。20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右侧的书柜占了一整面墙,茶几和书桌上堆满了各种书和稿件。“这只是我藏书的一小部分”,李燕杰老师指指书柜,满含珍爱的神情说。

80高龄的李燕杰老师,看上去精神矍铄,没有步入耄耋之年的状态。一落座,便和记者思路清晰地畅谈起来。昨天我在北京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国粹·智慧·魅力》的演讲。开场我就讲:听本人的演讲是美的享受;我给各位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能增进你的智慧……”说着,李老师“呵呵”笑起来,像个天真的孩子。“演讲是一种艺术,但必须有思想底蕴,这样才会让人家‘智慧增高’。”

记者的采访从李老师的童年开始,追溯到他的父母及他少年时代的成长,走进他博大的精神世界,感悟他的道德与智慧的人生。

生于国学之家

“生于国学之家,居于国学之里,勤于国学之义,传播国学之道。”这是李燕杰老师学问修养的真实写照。

有人这样评价他:李燕杰总被人称为演说家,实际上演说家的称谓掩盖了他的教育家成就,因为他是教育培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说他教育家掩盖了文学家,因为他的诗歌和散文独树一帜,冰心赞他“诗之心,国之魂,文如其人”;说他文学家掩盖了国学家,因为他终身迷恋、研究国学;又说他国学家掩盖了哲学家,因为听他演讲的人都说,李老师的演讲总能给人以哲学启迪。

这一切的学问成就,得益于深厚的家学渊源。1925年,李老师的父亲李慎言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国学研究生班的学生,这也是我国第一届研究生,导师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大师。1928年,李慎言又转学到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馆,导师是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人。李老师的母亲18岁时就读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在当时属于追求进步的女性。

“我父亲是一个学者,母亲笃信基督教,又都是教书的。这样一个家庭,是典型的教师之家、国学之家和道德教育之家。”从记事起,李燕杰就经常听父母这样教导:“博学,博爱”,“要走正路,不走邪路;走活路,不走死路”;“一个人没有见过高山,就不晓得此地是平原;一个人没有见过大海,就不晓得自己是小河;一生中如果没有见过几个真正的大学问家,就不知道自己多么平凡和渺小……”儿时,父亲带着李燕杰,今天去见鲁迅,明天去见丁玲、沈从文。后来与冰心为邻38年,天天见到费孝通、潘光旦这样一些泰斗级的人物。

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与李燕杰后来从事教师职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李燕杰的父亲开始,三代人中有8人从教,从大、中、小学教师到幼儿园教师,可谓典型的教育世家。

儿时的李燕杰,个性张扬,顽皮。他6岁人小学,比同学小l岁,个头儿也矮一截,但懂得的知识却不少。班主任田老师,国文课上常读错字。这时候,小燕杰总是小手一举,大声喊道“错——”,引来一阵哄笑。小燕杰的调皮,自然把老师惹得很不高兴。在老师的眼里,他成了一个专给老师挑毛病的“坏学生”。

因为个头小,课后同学们玩秋千、滑梯,总是没有小燕杰的机会。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天,别的孩子玩秋千,小燕杰却像孙猴子一样,噌噌噌,爬到3米多高的秋千架子上逞能。老师逮着这个机会,向校长反映小燕杰的情况。学校把家长叫来说:这孩子太调皮,万一出点儿事,我们担不起责任!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把李燕杰转学到史家胡同小学。来到这里,班主任是50多岁的白老师。见到李燕杰的第一句话很严肃:“听说你在原来的学校表现很不好。”一句话,把小燕杰吓得够呛。第二句话:“我告诉你,男孩子不调皮没有出息!”这句话。让小燕杰悬着的心着了地。“我相信你在这所学校会变成很好的学生。”白老师的这句话,让小燕杰喜出望外。以后的日子,白老师看到小燕杰年纪虽小,知识、道理却比别的孩子懂得多。于是让他负责班级壁报。ll岁的小燕杰,编稿抄稿、编排版面一肩挑,认真其事,乐此不疲。

70多年前的往事,李老师仍记忆犹新。他说:“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泯灭一个孩子的个性、天性,又往往能激发孩子向上的欲望和创造力,可不慎乎?”

知子莫如父母。对于这个天性活泼、聪颖调皮的孩子,母亲从心眼儿里疼爱着,给予了格外的关注。从四五岁开始,一直到十四五岁,母亲逼着小燕杰在上官学之余,又上私塾读经典。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到四书五经.全都是在“业余时间”,在私塾里死记硬背地诵读。即使闷热难耐的夏天,小燕杰也得冒着大汗.诵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私塾里的毛老师,严谨刻板。小燕杰由于贪玩而背不出课文的时候,毛老师就用一条窄窄的木条打手掌。“当时非常恨他,后来确实敬佩他.他逼着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李老师流露出敬佩的神情说道。

时至今日,李老师在演讲中引经据典,往往信手拈来,只字不差。“这些传统经典,当时虽然没有会意,但已深深融入到记忆的血液中,成为影响一生的行为指南。”李老师感慨地说。

2010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李老师十分关注:“文化太重要了。我父亲的书里写道,‘文化者,人化也。美化也,强化也’。没有文化,就没有人化,没有美化,没有强化。”他说,国学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需要有人传承,如果孩子们什么都不接触,怎么去传承?

一篇作文,把一生定格在讲台

家庭的耳濡目染,年幼时的文化积累,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和作为。一颗神秘的种子,暗暗播撒在了李燕杰幼小的心灵里,悄悄地萌芽……

1941年的儿童节,当时是4月4日,ll岁的李燕杰看到《北京晨报》上刊登一条“儿童节征文”启事,便兴冲冲地写了一篇作文寄了去,题目是《我志愿当教师》。文中写道,我是个男孩子,所以我想当英雄;又因为我出生在文学之家,所以我的第二志愿是当诗人。但我最愿意当一名教师,因为,英雄和诗人都是教师培养的……

直到文章公开发表在晨报上并获了奖,父母才知道小燕杰的所作所为。他们对儿子的作文津津乐道,竞都能背诵出来。

“就这么一篇作文,把我一生定格在讲台。”李老师乐呵呵地说,“其实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形成了我独特的思路。”在李老师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国家和民族面临苦难之际,个人命运随着国家和民族的遭际而翻转。

解放前,李燕杰老师做过报童,卖过报纸,当过学徒工,在工厂做车工、铣工,到农村测量、开荒、修渠、播种、施肥、打农药、收割,样样拿得起来。按理说,父母的学识和才华出众。用不着年幼的李燕杰经历这些。但父亲秉性刚正,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拒绝给日本人做事。“你想,在北京只要不做事,房租谁给?吃饭怎么办?”李燕杰兄弟姊妹7人,家境贫困之中,有一个妹妹病饿而死。在六妹出生时,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医院的助产费,为了“抵债”,迫不得已,李燕杰又到医院当男助产士的助手。“我工农兵学商医各个领域,都涉足过。但无论干什么,脑子里总没忘记当教师。”

有志者立恒志。1962年,历尽艰难的李燕杰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终于圆了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几十年来,李老师在校内外讲授过3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书史,在中国文化的园地里精耕细作。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例,一般人都是先秦、两汉、唐宋、元明清分段讲,李燕杰是一个人通讲,前后在校内各院系讲授14遍,大受学生欢迎。其背后的艰辛与付出,自然超乎常人。有一点不容忽视,这些课程之所以精彩出众,与李燕杰年少时的国学积淀分不开;而数十年坚持讲授3门课,又为他事业的进一步开掘奠定了扎实基础。

1981年,李燕杰在北京市东郊体育馆给全市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作演讲。当时在座的有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演讲结束,北大的领导拉住了李燕杰,邀请他到北大演讲。面对德高望重的领导,李燕杰面露难色:“北京师范学院的一个小讲师,岂敢给北大教授作报告?”北大领导不容推辞地说:“我们相信你能讲好!”果不其然,李燕杰以敬业爱生为主旨,结合教书育人的经验作了《德识才学与真善美——中外文艺纵横谈》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一片喝彩。北大的领导说:“在大学讲堂,呼唤李燕杰这样的教育艺术和演讲美学。”

时隔不久,李燕杰又在北京东郊国棉123厂作报告。报告完毕,在如潮的掌声中,几位领导走上讲台,其中一位个头不高但精气神很足,她拉着李燕杰的手说:“李燕杰老师,你干了一件好事,你用艺术的语言宣传了我们党的精神。”经人介绍才知,这是胡耀邦同志的夫人李昭。几天后,在国家外交工作会议上,胡耀邦讲了一句话:“请李燕杰同志担任我们的巡回大使。”这之后的几十年中,李燕杰应邀到海外为使节团和留学生作演讲,在世界各地宣讲中华文化和国学精粹。

李燕杰的名声和影响日盛。中央领导多次找李燕杰谈话,要上调他到中央部门工作。有同事碰到李燕杰,说道:“燕杰,升官后可别忘了我啊!”李燕杰只是付之一笑:“你放心吧,我不会离开讲台和学生。”才华横溢的李燕杰,一生钟情于教育事业,“在讲台上,一样能为党工作,而且能做得更好!”

教育是铸魂育才的系统工程。一个真正钟情于教育事业的人,就要不断追求教育艺术,追求“清风能感水能化,修竹有情兰有怀”的教育境界。谈到这里,李老师不由得慷慨激昂:“人类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伟大的艺术又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人创造了伟大的教育艺术,伟大的教育艺术又增加了人的智慧,塑造了人美好的灵魂。人都说艺术好,但一般的艺术是人创造了以后,接受人的审视的。只有我们的教育艺术,是塑造人的灵魂的……”

“只要你是教师,就必须以教育事业为生命。”李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字正腔圆,掷地有声。一个视教育事业为生命的人,绝不会知难而退,只会知难而进。“有些人原来觉得德育工作很光荣,干得很起劲;后来一看德育工作不好做,于是就拐了个弯,转行做了其他工作……”李老师有点激动,“道德是人类的第一智慧。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默德,还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精英,哪个不讲做人,哪个不是在讲道德!”

“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这是李老师对待青年和学生的一贯态度和准则。他认为,教育部提倡国学,一则着眼于文化传承,二则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素质。要给学生讲国学,教师首先自己先要学国学。李老师自告奋勇道:“我愿意做教师的培训者,帮助教师提升国学素养。”

大爱,大智,大英

马克思给自己的女儿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大学问家要过河,上了一只小船。上船后,他有点趾高气扬地问船夫:“你会数学吗?”船夫说“不会”。“那你生命意义失去一半。你会哲学吗?不会。那你生命价值失去一半。”话音刚落,狂风卷起巨浪。船夫问大学问家:“你会游泳吗?”学问家说“不会”。船夫说:“对不起,我今天救不了你……”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有一组数字:30多年来,李燕杰给40多个班讲课,演讲4700余场,走过全球700多个城市,社会职务800多个,藏书3.5万余册,在他80岁以前已获得18项终身成就奖……这一串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一生都精进奋取的开拓者形象。

教育不仅是传承,更需要创新。李燕杰曾是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北京自修大学的创办者,由邓小平题写校名,薄一波担任顾问,宋任穷题写校训。他曾请飞利浦公司总经理狄若毅为我国企业家讲工商管理,被称为中国第一个MBA班的创办者。

多年前,李燕杰拜访作家萧军。萧军拉着李燕杰的手说:“燕杰,好好干!”李燕杰回答:“谢谢您,还有什么嘱咐?”萧军老人“腾”地一下站起来:“告诉年轻人,搞学问,抓根本。”“抓什么根本啊?”李燕杰问道。萧军慷慨激昂地说:“中医、西医甭管多伟大,就俩字,一呼一吸,停止呼吸就完蛋;军事家就是一攻一守;企业家就是一买一卖。李燕杰,你们搞文艺的人,就是一美一丑。”多少年过去了,萧军老人的话,深深地铭刻在李燕杰的心中。

近年来,李老师在国内外演讲之余,仍在著书立说,每天坚持工作八九个小时,他要完成4本“鲜活的德育教材”:写100位自己直接接触过的、各个领域的大名人,包括钱学森、季羡林、梅兰芳,等等;介绍100本世界文化经典作品,包括圣经、古兰经、金刚经等;阐述对100种艺术的理解,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话剧、电影、雕塑等;介绍100个名胜景观……“所有这些,我都是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达。”近期,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大道无言》、《走近智慧》、《生命在高处》等书,颇受读者欢迎。

2004年,李老师罹患晚期癌症,医生让他化疗休息。可他依旧不知疲倦地工作,乐观豁达地面对命运的挑战。或许是上苍青睐这位勤奋的仁者,就在几本鸿篇巨制完稿之际,他的病情也渐趋稳定。

李老师反复提及“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每年新年,他收到的贺卡多达6公斤以上,至今共计17万封。“人家给你写一封信,不就是一颗心吗?”近年来,李老师开始写书法条幅,每次演讲后,都要当场赠送一些书法条幅,新年的时候寄赠书法条幅。至今,李老师已经回信有2万多封,写书法三四万幅……他说,真诚的感情交流,有时会远远超过沟通的艺术。

这不正是李老师近年宣讲的“大爱,大智,大美”精神吗?大爱无外,大爱无内,大爱无私,大爱无畏,大爱无怨,大爱无悔;大智有谋,大智有慧,大智有德,大智有识,大智有才,大智有学;大美至真,大美至善,大美至柔。大美至刚,大美至纯,大美至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自信、乐观、豁达的李燕杰,依然在自己认准的征途中跋涉前行。就在记者采访即将结束之际,恰巧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女士带人登门拜访,盛意邀请李老师为北京市公交系统全体干部演讲职业道德的话题。李素丽笑盈盈地说:“李老师的演讲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鼓舞干劲,催人奋进。”李老师欣然允诺,又转身对记者说:“教师是唤醒和感召学生心灵的事业,更应该强调职业道德。”

和李燕杰老师快意酣畅的谈话,让记者对他的认识有了一个明显“转折”。起初的印象,他是一位平和慈祥的长者;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分明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传统读书人的精神风范——狂狷而又飘逸,睿智又有担当。今天的社会,呼唤涌现更多的李燕杰。

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有远大理想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的任务和担当,不是很重大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是很遥远吗?士者,读书人也。在李燕杰身上,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勇于承担的精神。

教师,作为文明的播火者,这种精神无疑是最宝贵的职业特质。在现代文明社会,这种可贵特质需要一代一代教师传承、发扬。因为,有了这种底蕴的支撑,才会有无私奉献和不断创新,才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欢迎分享转载 →李燕杰的道德人生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