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康先生回忆老师“江南第一名旦”黄桂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朱永康先生回忆老师“江南第一名旦”黄桂秋

发布时间:2020-07-21 06:35:57

【西皮摇板】

他一片至诚意令人钦敬 对奴家并无有半点邪心

劝乳娘休得要任意谈论 婚姻事全仗着堂上双亲

【西皮散板】

好一位真君子言行不苟 回家来对母亲细说根由

【西皮流水】

提起了这桩事世间少有 有少年到郊外走马闲游

不忍见女儿家在桑田行走 忙丢下了一锭银来把贫周

【西皮摇板】

我和你准备着夤夜逃走 也免得到公堂遗丑含羞

黄桂秋

“首席青衣”黄桂秋

朱永康

提起黄桂秋,现今花甲以上的京剧爱好者几都记忆犹新,他所创造的新而不僻、媚而不俗 的黄派旦角唱腔至今脍炙人口,而且年代愈久愈觉其可贵。黄先生能于20年代四大名旦称雄剧坛之际,成名于北京,别树一帜,立派于上海,诚非易事,所以他一生的艺术经历是非常可贵的。 黄先生祖籍安徽安庆,1906年农历4月14日生于北京,今年是他90冥诞,原名德铨字荫清,后取桂、荫两字自称"桂荫轩主",1924年正式拜在青衣宗师陈德霖老夫子门下。他学陈不在腔调字眼之形似,而在深求其运嗓使气之法,成为陈氏门中一位深得真传实授者。

谈到学戏,黄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提起老夫子真使我感恩难忘,但他是位好角,而非戏教师,教法和一般戏教师不同,他只是一丝不苟地教我,像在台上演戏一样,可说是'傻教傻学',直经五年,那时老夫子很重视他的爱婿余叔岩,所以派我和余老板配戏,做了专定旦角,也是承他老人家的青睐和厚爱哪。

京剧后老生三鼎甲

汪桂芬 孙菊仙 谭鑫培

"黄先生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特别突出一个"嗲"字,嗲得非常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令人一听就觉得不同一般。他高中低音都能运用自如,逢强音"放中有收",遇弱音"收中有放",且善用混合共鸣,使各种不同类型的字都能唱得委婉动听,加之咬字清晰、用气均匀,首尾始终保持着平衡的气息与力度,因此出字放声就显得特别抚媚娇嫩而有"呼之欲出"之感。可见黄桂秋的唱被誉为舞台三绝之一绝非偶然(其他二绝是徐碧云的武、筱翠花的做)。

根据黄桂秋刘韵芳《三击掌》录音配像

张敏智饰王宝钏

黄世骧饰王允

黄先生曾先后与余叔岩、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等大师合作于北京,特别是当时名扬四海的"老乡亲"孙菊仙,为了奖掖后进,也和他演出《三娘教子》。1930年黄先生开始挑大梁,老夫子在年迈体弱的情况下,还经常陪他演出,同年7月,师徒赴天津春和戏院演出,同行者有贯大元、茹富兰、芙蓉草等。为了捧徒弟,在《红鬃烈马》中,陈饰代战公主,黄饰王宝训,一时轰动剧坛,传为佳话。

不幸老夫子演毕即病倒,回来后不久谢世,故有"陈德霖为培养学生而死"之说。黄深感内疚,献给老师的挽联是其中最长的一幅,上联:"门下多自悲,忆平日训受崇庭,栽培有术,方期再二年共颂古稀,分弟子以荣光,永得春风垂厚谊",下联:"座前难少待,恸此疾灾侵小竖,挽救无方,竟使这一时同惊大讣,吊先生之长逝,从兹词韵弃遗编"。

姚玉芙 王蕙芳 陈德霖 王瑶卿 梅兰芳

此后他就率团到外埠演出,抗战爆发后,他由南京至芜湖,转武汉经长沙、衡阳,边逃难边演出,到处受欢迎,最后抵香港。1938年11月乘"皇后"轮来沪,1939年2月献演于天蟾舞台,这是上海最大的舞台,可容3000观众。他首次来沪演出是1928年4月在丹桂第一台,一唱而红,给上海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次是第二次,接着1940年第三次演出于更新舞台,1941年11月第四次演出于更新舞台,几次演出红遍了整个江南,被誉为"青衣首席"、"江南第一旦",真是红极一时。

根据黄桂秋《母女会》录音配像

张敏智饰演王宝钏

有人误认黄为海派,谬矣!他是地地道道的京朝派,还曾在北京富连成第七科任教师。黄先生很重义气,41年他正大红,为了挽救富连成科班营业不振,毅然应叶龙章之邀,返京任教,与叶先生合编《新天仙配》、《广寒宫》,海报一登,戏票卖至一个月以外,不意戏院突遭火灾,戏装、砌末等一概化为灰烬,令人万分悲痛。42年春节,黄先生第五次来上海,与周信芳合作于黄金大戏院,周盛赞黄的艺术,多次为他配演《会审》中的蓝袍、《奇双会》中的李奇、《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和包公,从此黄就定居上海了。

那时敌伪统治,南北交通不便,北方角儿无法南下,黄桂秋就挑起重任,经常演出于各大戏院,声誉日上。在此阶段有好几出令人难忘的好戏,如《玉堂春》,黄桂秋饰苏三、俞振飞饰王金龙、周信芳饰蓝袍、苗胜春饰红袍,四人配合得严丝合缝。周、苗二人扮演的不同性格的陪审官,把王金龙与苏三推到面对面的尴尬情景中,使黄、俞大有戏做,构成同台四个人物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戏剧冲突达到高度集中,他们的表演妙极了,所以观众都说:"看了这出戏,其他人的《会审》都弹脱了。"又如《贩马记》,黄饰桂枝、俞饰赵宠、姜妙香饰保童,这一理想阵容真乃集一时之盛,俞之赵宠素负盛名,姜饰保童实属难得,姜、俞两位小生同台合演此剧,创剧坛先例,卖座盛况罕见。此外黄派《春秋配》被称为一绝,《申报》刊载:"黄桂秋的《春秋配》是他的看家戏,也就是《春秋配》这出戏绝唱的人,再以俞振飞为辅真是一绝。

"这时黄的声誉已直迫四大名旦。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仍是黄派全盛时期,48年百代公司发行了黄灌的唱片《春秋配》,问世后一抢而空,随着唱片的发行,一段"蒙君子",很多人跟着哼,风靡一时。 解放后,54年初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陈毅市长亲自主持开幕式,评比结果黄先生的《别宫祭江》荣获演员一等奖。陈市长非常赞赏此剧,誉为"独岫群芳"并一再点演专场。

55年黄自组"秋声京剧团",把美妙的黄腔传播在祖国大地,获得一致好评。上海《文汇报》撰文"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秋声京剧团到处受欢迎",介绍他们演出的情况。那时报纸很少报道私营剧团的消息,因此很珍贵。57年反右开始后,私营剧团加强管理整顿,黄先生受牵连,"秋声"并入新民京剧团,62年又并入上海京剧院,黄先生任教师。

根据黄桂秋《别宫祭江》录音配像

张敏智饰孙尚香

63年3月上海京剧院大力发展黄派,黄先生在天蟾演出一场,戏院橱窗贴出"黄派唱腔简介",重点介绍黄腔特点,于是黄派名剧《蝴蝶媒》、《别宫祭江》等戏又与观众久别重逢,知音者大有人在,当年的盛况重现,演毕谢幕达十余次。黄先生为此兴奋地说:"做为演员有这样一天,夫复何求。"此后由于江青大搞样板戏,黄先生也就不再有机会演出了。66年退休,78年9月11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3岁,一代名伶与世长辞。长期为其配戏的上海京剧院院长俞振飞主持追悼会,千余名来宾含泪向遗体告别。

黄先生的学生很多,早在抗战前后,王熙春、童芷苓、曹慧麟、顾正秋、厉慧敏、金素雯、梁小鸾、新桂秋、沈松丽、陆正红等名旦都曾向他学艺,连当时的越剧皇后姚水娟也慕名投拜,然而专门演黄派的却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呢?非不为也,乃不能也。正如顾正秋在她的《舞台回顾》一书中所说:"黄先生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但我学黄就是没那种嗲嗲的、娇娇的、脆生生的音,我越是学不来,就越觉得黄的唱腔好听,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又说:"我总认为他的唱工是独特的,是天生的,没人能学到的。"

这就充分说明学生们不是不想学黄派,而是学不像,因此只能改弦易辙去学别的流派了。然而黄派之动听却是无法否定的,名武生小王桂卿就说:"我不喜看旦角戏,唯独黄先生的戏我越听越爱听。"北大名家吴小如先生也曾在上海《新民晚报》上说过:"音带把对京剧影响极大的黄桂秋遗漏是不应该的。"今年适际黄先生90冥诞,上海戏剧家协会黄桂秋艺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场演出,我们愿黄派艺术和其他流派一起,在京剧的百花园中永放清香。

【京剧三鼎甲】微信号2016年图文总目录

老夫子 陈德霖(附民国唱片)

陈少霖先生《记先父陈德霖先生二三事》

京剧青衣票界祭酒 蒋君稼

梅兰芳先生谈梅派名剧《宇宙锋》

梅兰芳反串小生《辕门射戟》唱片

翁偶虹先生谈《花絮缤纷〈五花洞〉》

南方四大名旦 小杨月楼(附录音)

“苏三离了洪洞县”名家十联唱

梅兰芳谈《黛玉葬花》(附珍贵演出录像)

京剧青衣票界祭酒 蒋君稼

欢迎分享转载 →朱永康先生回忆老师“江南第一名旦”黄桂秋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