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獐 视觉:和圣文刀,柳传七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山獐 视觉:和圣文刀,柳传七代

发布时间:2020-11-27 18:07:28

柳森林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各种木料和工具。

夜晚来临,是柳森林进行文刀制作的最佳时间。

柳森林手中的这把小“斧头”是家族中从明代传承下来的。

每当制作好一把“文刀”,柳森林都会细细打量,不让它出现一点瑕疵。

鹿腿骨雕龙柄文刀

嵌老银饰牛角柄文刀

山獐脚柄文刀

  今年元旦期间,柳森林制作的老济南玩具“翻猴”、“窜猴”在芙蓉街一亮相,就让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爱不释手,连称“找回了童年的回忆”。

  柳森林的工作室旁就是一家幼儿园,每次制作出一款“老玩具”,他都会拿过去先看看孩子们的反响。

  人们常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然而在济南人柳森林眼中却应该是“文房五宝”,这第五宝就是“文刀”。

  柳森林,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圣文刀”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爷爷柳谓清学习祖上传承下来的文刀制作技艺,后又在父亲柳际臻的点拨下,使之在文刀艺术传承上技艺突飞猛进。那么何为“文刀”呢?“文刀,文房中裁纸之刀具也,以骨为刃,以木为柄”,通俗说文刀就是文房裁纸刀的别称,是文人案头的常设品。据柳森林介绍,“和圣文刀”由和圣柳下惠所创。相传当时柳下惠把建造工程用的一些红木下脚料收纳起来,做成一些“木刀”让乡邻作为一种生活用品使用,但又怕人们拿它作为一种攻击性的武器,于是他就在上面刻上了一些告诫乡邻与人为善的文字,那时文与刀便结缘了,慢慢地传承到现在。”“和圣文刀”有“文房不藏钢刃,有息戈兴文之寓意”,其取材完全采用非金属为原材料,这符合和圣柳下惠“反对战争,积极倡导以文兴邦”思想的传承轨迹。

  走进柳森林位于经十西路附近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各种木料和大大小小各式的工具。柳森林说,制作不同的文刀需要不同的材质,他经常使用的多以木材、竹子、牦牛骨为主,工序也不尽相同,一把好的文刀制作一般需要16至26道工序。因工作室两边是商铺,夜间无人居住,一些敲敲打打的声音以及机器的切割声也不会惊扰到邻居,所以每当夜深人静时,恰是柳森林干活的最佳时间,此时的他更能专注于匠事。

  “和圣文刀”传到柳森林这代已经是第七代。30余年来,柳森林在传承先辈文刀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结合现代的审美和需求,把文刀融入微雕、雕刻、铸造、镶嵌等多门艺术门类,主要贡献就是把诸多的刀柄材料与牦牛骨以及其他不同材料的刀刃相结合,再以文刀作为载体,把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在文刀上体现出来。目前,柳森林制作的和圣文刀已达80余款。

  如今,在制作文刀之余,柳森林的精力又转移到了老济南传统玩具的复兴上面。他说,当年在跟爷爷学习文刀制作的同时,一些做文刀剩下的下脚料在爷爷手里神奇地变成了精巧的玩具,这让他感到很惊奇,于是他也学着做了起来,掌握了部分老玩具的制作技艺。现在,柳森林眼里的济南老玩具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民俗老玩具,二是利用传统民俗老玩具的原理加以创新、优化的文创玩具。目前,他已经抢救和创新的老玩具有“猴子攀杠、核桃车车、福禄葫芦、陀螺系列、提线龟兔赛跑”等30余个品种。

 

欢迎分享转载 →山獐 视觉:和圣文刀,柳传七代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