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镇化率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大体相当于美国1910-1940年的水平?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美国城镇化率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大体相当于美国1910-1940年的水平?

发布时间:2020-08-06 05:11:27

本文来自于“产经快评”公众号(id:cjkp365),作者:李钢

原标题:中国城镇化并没有落后于工业化

一、目前有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

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25%,而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0%,而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45%,而城镇化率目前刚超过50%。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也高于中国。一些学者根据以上的事实认为中国城镇化已经落后于工业化,中国应着力推动城镇化,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诚然,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有着相应的匹配关系;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国城镇化水平与一国城镇化的历程、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有关。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城市化推进较为成功;而有些高城市化率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形成了持续不能解决的贫民窟,可以说是不太成功的城市化推进方式,借鉴意义不大。因而我们下面主要用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历程进行说明。

二、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大体相当于美国1910-1940年的水平

对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估计。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4.1万元人民币,折算为2005年美元价格水平约为5900美元,相当于美国1900年到1905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若按2010年ICP项目评估的人民币购买力折算为2005年美元价约为9000美元,也仅相当于美国1940年左右水平。因而从人均收入的角度可以判断: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美国1910年到1940年水平。

这一结果可能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中国目前的计算机水平、移动通信水平、高铁的水平在美国1940年时不可想象;我们建国60多年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怎么还没有到美国1940年的发展水平。诚然建国后我们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底子薄,中国目前发展阶段仍旧与美国上世纪初的水平相当。从劳动力素质角度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2010年中国25岁及以上的劳动力中接受了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比为8.8%,还远未达到美国1940年的水平(美国1940年为10.1%)。再从高技术的水平来看,英国1918年建成了第一艘航空母舰,美国1969年已经实现载人登月。因而,我们判断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处于美国1910年至1940年之间。

三、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相比:中国城镇化并没有滞后

美国1910年城市化率为40%,1940年城市化率也仅为56.5%。而中国目前城镇化率也处于这区域内,而且接近上限。

再以法国为例,按汇率法折算中国目前相当于法国19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当时法国城镇化率为44.1%;按PPP法折算,中国目前相当于法国1956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当时法国城镇化率为56%。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从上述数据一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之间的确有很强的相关性。美、法等国在人均GDP为6000美元(2005年价格水平)时城市化率为40%左右;而人均GDP为9000美元时(2005年价格水平)时城市化率为55%左右。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并没有滞后。目前中国人均GDP大体在6000美元至9000美元,而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化率并没有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

四、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工业化速度要快于城镇化

城市化的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但我们再深入其过程会发现首先经济活动人口向城市聚集,并在城市找到谋生的手段,从而在城市扎根,进一步其赡养人口再向城市聚集。所以一国在快速城市化时期都会出现,非农产业的就业比例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城市化人口的增长速度。美国1910时,城市化率为40%,而其非农产业就业率高达62.44%,非农产业就业率是城市化率的1.56倍;到1940时美国城市化率为56.5%,而其非农产业就业率高达82.86%,非农产业就业率是城市化率的1.47倍。美国这一时期非农产业就业率是城市化率的1.5倍左右。因而从发达国家历史过程来看真正的规律是:工业化的速度要快于城镇化的速度,即工业化率超前于城镇化率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常态。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而非农就业率为65.2%,非农产业就业率是城市化率的1.24倍,低于与美国相当发展阶段时比例。这表明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城市化率并不低;中国城市化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要依靠创造出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来带动;这一数据还表明,简单通过横向比较工业产值占比、城市化水平来说明中国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是不准确的。

五、进一步推动工业化是促进五化融合发展的根本着力点

对于城镇化有多种理解,但对于其经济实质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居住于城市,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但两者的因果关系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居住于城市,而不是相反。因而目前我们在理念上亟须明确: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而不是相反;试图依靠城镇化来推进工业化所付出的代价是极高的。从实践上来看,虽然政府对于推进城市化措施较多,也较为容易,推进工业化成效为缓慢;但我们必须明确推进工业化是促进五化融化发展的根本着力点。

1.城市化的经济实质是就业岗位的非农化。成功的城市化过程都伴随非农就业岗位创造,使聚集到城市的人口可以依靠非农岗位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在城市扎根。而不成功的城市化,往往不能提供充足非农产业的就业,而仅仅使人口聚集在城市及周边,依靠非正规的就业维持生存,从而不能有效的持续提高生活质量。非农岗位的创造包括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但可以想象,除了一线城市可以依靠高端服务业、个别地区可以依靠旅游业外,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若仅依靠服务业是难以持续吸纳人口,解决就业的。以美国为例,从1900年到1940年城市化率从40%提升到56%时,制造业就业岗位不断增长,劳动力从事制造业的比例也没有下降。因而中国目前对于绝大数城市而言,依靠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仍旧是最可行的方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可出台与解决城市40、50人员相类似的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农村40、50人员在非农产业的就业。

2.必须有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才能支持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从表象上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最多,但我们必须看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第一产业人数的不断下降均是以第二产业快速的技术进步为基础。第一产业就业岗位的减少是以农业机械化及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基础,而这两者的实现都要依靠大量使用制造业的产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的实质并非由于第三产业是高级产业,而是由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停滞(即所谓的鲍莫尔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因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效率与竞争力才是实现非农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关键。

3.中国今后应主要通过大中型城市发展来促进城市化率的提高。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对人口吸纳总能力有限;而中小城镇人均自然资源消耗过大,目前来看大中型城市能比较好的协调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下一步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应主要通过发展大中型城市来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东中部自然资源承载力较强的地区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吸纳全国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

4.面向全体公民的廉租房制度是提供更多非农就业岗位的有效途径。不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农民工难以购买住房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就是在二线、三线城市农民工的收入都难以购买与长期租赁有尊严的住房。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其特殊性,但若非农产业员工的收入难以在一般的大中型城市有体面的住所,中国经济是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高房价才是真正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大中型城市可以要求其根据工业用地面积建立一定数量的廉租房。

(完)

原文发表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成果要报》。李钢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本评论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cjkp@qq.com。

公众号“产经快评”致力于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形势、事件、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及时、专业的评论。欢迎读者来稿,欢迎热心作者加盟。

欢迎分享转载 →美国城镇化率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大体相当于美国1910-1940年的水平?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