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黄河 什么是黄河?一部《黄河史》的现代启示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什么的黄河 什么是黄河?一部《黄河史》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16 03:07:06

段棒棒 方塘智库



文丨段棒棒

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流域要想得到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黄河“从何处而来,向何处而去”,而其本质就是黄河是什么?看着无数仁人志士留下的过去黄河治理的丰富文献,看着技术进步带给黄河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新时代致力于发展黄河的有志人士,则有必要翻开黄河从古至今在中原大地上奔涌而过的画卷,重新认识这条既让人心生敬佩,又让人心存畏惧的母亲河。出于这个目的,我拜读了鲁枢元和陈先德写的《黄河史》一书。

1

作为物质载体的黄河

黄河的形成离不开板块构造运动,而喜马拉雅运动刚好成为黄河生命的前奏曲。在板块构造运动期间,深沉、凝重的古大陆显得精神矍铄、百般活跃,鄂尔多斯断块周缘断裂系的内陆湖泊经过持续演化,终于孕育出集大地血脉精气的黄河,也勾勒出未来黄河水系发育的湖盆走向。

同时,板块构造运动使得黄土高原抬升,再加上西北干旱少雨,地表风化形成粉砂颗粒,被西风吹扬携带至高空,搬运、堆积到黄土高原,从而成为影响黄河沙量的一个活跃因素。汉代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王之涣出塞诗古本原句也有“黄沙直上白云间”,可见风沙的强弱起息,与黄土堆积息息相关。

作为物质载体的黄河,因黄河水与黄色泥沙的相遇,造就了多少让人惊叹的自然景观,激荡了多少风流人物的胸怀,丰富了多少中华文化的宝库。正如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离不开携泥带沙的黄河水的视觉点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慷慨激昂正是黄河景观具象化的体现,黄河以其独特之处给了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处处文化地标。



当黄河水势滔滔地流经黄土高原时,黄土高原的泥沙大量注入河水中,黄河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携泥带沙如一条黄色巨龙奔涌而下,在中原大地上一泻千里,浩浩汤汤流向大海。《汉书•沟洫志》提及“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明代《河防一览》也提及“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黄河因为裹挟有巨量泥沙,常常在下游开阔地区龙尾一甩,冲破堤防形成黄泛区,从黄河三角洲的演变来看,它时而北入渤海,时而南注黄海,水旱灾祸横行,河道变徙无常,成了一条著名的“善淤、善徙、善决”的河。

黄河最大的特点是水中泥沙巨多,这让以农耕为主的居民又爱又恨,一方面巨量泥沙时常造成黄河决口,另一方面黄河决口后大片土地成为上好良田,面对这种境地,黄河流域的居民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发挥聪明才智力求改变黄河。虽然黄河在近年来并未出现决口现象,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升黄河治理的技术,确保当黄河流域出现大暴雨等紧急情况时,黄河提防也能有效抵挡汹涌河水的冲击,保障黄河流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作为文化载体的黄河

黄河是血脉,黄土是肌肤,奔突的血脉与丰腴的肌肤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体魄,中国历史因为有了黄河的参与而多了一份人间的酸甜苦辣。一部《二十五史》是中华名族数千年光辉历史的总集,其中的河渠书、沟洫志、河渠志、都是记载当时人们治水的专篇,其中绝大部分都与黄河有关,此外历代留下的治河论著也极为丰富,其他大河无法与之比拟。

黄河的治理状况尤为历代统治者所关注,当黄河发生决溢、改徙时,人类则用它倾吐的黄土,兴筑堤防,力图控制洪水。从传说中的鲧禹治水,到有迹可循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人类总是力图认识黄河、控制黄河,不断地调整着人与黄河的关系。比如秦统一后对黄河进行了统一管理,减少了自战国以来各国以邻为壑、以水代兵所造成的人为黄河水害,拆除了阻碍水流的工事和妨碍交通的关卡,《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有“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即是指此项事业,后世亦有许多关于秦堤的传说,如河南濮阳县有“秦始皇跑马修金堤”的故事。



从传说故事到史料典籍,中华民族都没有停止过治理黄河的步伐,黄河就像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利剑,时不时都要出来检阅下文明的发展程度,避免人们在安逸祥和中一点点沉沦。中华民族正因有了这种居安思危、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才能在铸就辉煌历史的同时,把中华文明的火把传承至今。

现阶段发展黄河流域,一方面可以挖掘、借鉴先民们治理黄河的经验技术,使其在接下来的黄河治理中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涉及黄河治理的传说故事和名人事迹,可以在发展黄河文旅中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丰富黄河文化内涵,扩大黄河文化影响。

在人类与黄河一次次的对抗中,黄河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地上河,并依然如故地把丰硕、旺盛的泥沙,宣泄到人类工程之外,摧毁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得益于黄河流域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黄河先后哺育了史前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且黄河流域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文献上中国二字多指以京师为核心的中原地区,尽管它比今天中国的范围小,但可以看出当时黄河流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起自夏商周三朝,一直到北宋年间,中国许多朝代建都都选在黄河流域,如夏朝曾在河南偃师建立都城,后来在偃师二里头发现了我国至今存在最早的宫殿建筑群遗址;盘庚迁殷则在河南安阳建都;从西周开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个朝代以西安为都城;洛阳则有着“九朝古都”的美誉;清明上河图则描述了开封作为北宋时期都城的繁荣景象。

秦统一前,黄河流域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主要舞台,秦统一后,中国开始成为以黄河流域为纽带,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融合的统一大帝国。汉承秦制,继续采取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政策,隋唐至宋亦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进一步巩固国土、发展经济,在民族大融合和中外科技文化的大交流中,科学技术文化达到鼎盛,比如领先西方的炒钢技术、鼓风设备、纺织机械以及四大发明等等。整个黄河流域科学技术文化史表明,中华民族不少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创造发明和由此产生的杰出人物,就是在这片黄土地上孕育、产生的,黄河流域在一个长时间的历史阶段里,由于所处的显著地位,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主导作用。



黄河因其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而被称之为母亲河,我们应该进一步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利用,发展黄河文旅产业以优化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提升黄河流域居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乃至在国际传播中内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纵观黄河发展史,板块构造运动和气候条件让黄河水系和黄土高原在机缘巧合下碰撞在一起,从而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中添加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黄河自形成以来俯瞰四野,闯荡南北,中国人在与其交流过程中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在一次次试图重塑黄河的过程中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培养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总之,作为物质载体的黄河,因为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从而催生、丰富了黄河的文化内涵,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 →什么的黄河 什么是黄河?一部《黄河史》的现代启示

Copyright © 2002-2020 鲁旭娱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30号-1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广告服务